本 期 要 目
★ 从“拉美化”到“日本化”——全球经济恶性循环
新兴经济体趋向拉美化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发达经济体日益日本化坠向中产阶级陷阱,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塌陷将成为世界趋势变化的最大变量。
★ 穿越间接、直接、衍生——金融资本的第四条道路
从间接、直接到衍生,金融体系因时代而生,也必然应时代而变。未来,中国将在“复式金融”中穿透金融原罪,走向金融资本的第四条道路。
★ “产学研”内在动力与天然悖论
鉴于企业家与科学家在价值取向、利益获得的天然矛盾,因此既需要随机随缘的人情处理,更需要双方积极主动探索的制度安排。
★ 如何化解高校之困?
过度行政化挤压学术化、“产品”标准化难以匹配社会、教育产业化碾压教育事业等原因造成高校当前困局。调整的方向将是在次序与自由、行政化与学术化、标准化与社会化、教育产业与教育事业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 国企在合并,外企在拆分,民企在转型
无论是国企合并,外企拆分还是民企转型,实际上都在表达同样的一种趋势:在宏观因素剧烈变化的今天,想要继续抢占竞争优势,企业的战略转型势在必行。
如何化解高校之困?
(详细分析可参阅《福卡分析(上海)》2020年第43期《如何化解高校之困?》)
成都大学原党委书记以“绝笔”+“疯转”+“失联”+“尸体被发现”的方式震惊了全社会,再次把高校权术斗争、营私舞弊丑闻推至风口浪尖。一位官场经历丰富并保持高水平学术素养的学者,临终却肺腑长文字字泣血,不少网民产生共情。
高校黑暗面远不止于此:深圳教育局一个处长职位,竟有40位教授来争!学校内部的行政职务也被教授们挤破头,“当教授又当处长,机会多多”,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兼任成为大学老师们名利双收的一种方式。还有的导师自己开公司,每天忙着挣钱,无心学术,强制学生到公司打工,派研究生替自己上课。“三奔一荒”(奔钱、奔官、奔项目、荒学术)拷问着大学的灵魂。一些人急欲获得较高地位、较大头衔,追求“速成”、走“捷径”,又导致五花八门的学术腐败,如河北大学校长“抄袭门”等。
众多家长仍笃信上大学是一条出路,由此诞生“亚洲最大高考工厂”,但大学毕业时又不得不面对学历贬值、就业困难的现实,高考状元流浪街头、北大才子卖猪肉、延边大学博士生送快递……舆论抨击现今的大学连职校还不如,上职校至少能学一门开挖掘机或炒菜的手艺,而大学只会铸造“小镇做题家”,丧失精神与技能的双重自信。
因不堪重负,今年秋季开学一个多月,大连理工、江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传来“几连跳”,大学成为社会新闻富矿的同时,也使自身的形象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