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非洲猪瘟生生不息,从“吃不起”到“不敢吃”,谁是幕后黑手?

发布时间:2019-06-21    浏览次数:
0

导读


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把动物文明落在了后面。动物文明得到提升之后,人类文明也将随之进一步完善与升华。



去年以来,爆发于国内的100多起非洲猪瘟疫情一度引发恐慌,也让中国民众对这个全球养猪业“一号杀手”多少有了些了解。


今年以来,尽管疫情总体得到控制,但中国尚未完全逃离非洲猪瘟的影响。6月11日,经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都匀市一养殖户饲养的生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与此同时,邻国越南正遭受非洲猪瘟的侵扰。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通报,截至6月3日,该国52个省和中央直辖市出现非洲猪瘟,扑杀生猪超过216万头。


此外,6月12日,朝鲜首次对内公布非洲猪瘟疫情流入境内。此前,5月30日,朝鲜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通报了非洲猪瘟疫情。


 而从全球来看,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在全球非常活跃,25个国家爆发了6500多起疫情,疫情数量增长了25%。并且,在部分国家疫情呈爆发性的流行。


非洲猪瘟的蔓延无疑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影响,特别对中国的影响尤甚。


由于中国历来对“二师兄”格外偏爱,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国家,生猪存栏量超过5亿头,占世界一半以上;且猪肉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蛋白质来源,猪肉消费占到总肉类消费60%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洲猪瘟的肆虐对中国的养猪业、乃至中国人的整体饮食结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据统计,非洲猪瘟在我国大规模爆发的10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共发生130多起疫情,直接扑杀生猪100多万头,还有更多的猪场因为猪瘟疫情的存在而不得不主动清栏。


鉴于非洲猪瘟并未远离,6月5日,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特别强调,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和生猪生产恢复,鼓励补栏增养。

 

而随着生猪限调不断升级,国内猪肉市场价格呈现南北两极分化态势,差价比例已达到两倍以上。


可以说,在国人餐桌占有重要地位、在CPI占有高权重的“二师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数”。



动物文明落后


事实上,非洲猪瘟兴风作浪已将近百年。1921年,非洲猪瘟首次发现于非洲的肯尼亚;2000年左右,非洲猪瘟“脱非入欧”,进入了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2007年,病毒又从东欧突破——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直到2017年,病毒已经传到俄罗斯远东地区。

 

而且,在全球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或检测到病毒的60个国家中,只有13个国家根除了疫情,短的用了5年,长的甚至用了36年,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古巴、比利时、法国三个国家都是在消灭了疫情后又重新爆发了疫情。


非洲猪瘟俨然成为“从非洲大陆走出的又一个恶魔”。

 

那么,为什么历经近百年,非洲猪瘟依旧肆虐?

 

追根溯源,在科技高度发展、人类的不少疑难杂症都已根除的今天,非洲猪瘟却仍然生生不息,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遭到反噬脱不了干系。

 

从历史来看,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也是人类驯化动物的历程。狗作为驯化启蒙导师和人类伙伴,开启了人类驯化的开端;羊、猪作为主要的动物性食物,保证了人类种群数量的持续增加,鸡和豚鼠如是;牛的驯化,保证了人类农耕文明水平的提高,保证了游牧文明的乳制品来源,在整个古代文明中都起到重要作用;而伴随文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战争,马作为战略资源,古代战争中最重要的兵种骑兵应运而生。

 

正是这种不断驯化,一步步巩固人类的中心和支配地位,动植物却是作为人的工具而存在。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从农耕过渡到工业,又进一步进入信息文明、金融文明、智能文明,却未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动物文明。

 

尽管早在1962年,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就已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然而发展至今,工业化生产方式下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似乎并未得到很大改善,在“一切以人为尺度”的理念之下,动物的生存空间被一步步挤压,“论及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毁灭性,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都不及人类的日常活动。”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8》显示,自1970年以来,人类已经消灭了野生动物60%的族群量,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爬虫类。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已经开始由人类所引起的第六次大灭绝。

 

同时,把动植物等生命统统当作流水线上的机器零件来对待成为一切生产活动的根本原则。即使种子、植物、动物都属于生命,一切操作、生产仍以利益最大化为衡量标准。

 

如去年备受关注的“流泪”的注水牛事件,受暴利驱使的商贩通过给活牛注水增加牛肉重量,12小时注水120斤!一边是牛流泪下跪“求饶”,一边却是商贩称之理所应当,“它不痛苦”。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从掌握了生物基因编辑这项技能,人类更是开始“任意篡改上帝作品”,各类动植物无疑是最佳试验对象。

 

如今,这些“作品”已经不只是密封在实验室内,转基因农作物早已散播在几千万公顷的土地上,转基因三文鱼也摆上了人们的餐桌,人们为了增加斑马鱼的观赏性甚至在其体内植入荧光基因,使其发出奇趣的荧光,还通过分离攻击基因来改造狐狸,使其成为人类温顺的宠物。甚至于,美国一家公司推出DIY基因改造材料包,让人们能在家中自行改造动物的基因。

 

可见,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车轮滚滚往前之时,却把动物文明落在了后面。



违背自然的“惩罚”


然而,大自然是一个千百万种生命相互协作、自动维持自然系统高效运转的整体,农业、畜牧业离“自然之道”越偏越远,其实是在与自然打一场没有胜算的仗。

 

如今,人类“主宰”一切的两面性正在逐渐凸显。最为普遍的便是,食品安全问题防不胜防。如果说注水牛肉的危害还仅仅是容易变质、降低口感,那么滥用抗生素、添加剂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影响口感的问题了。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我国,兽用抗生素占全国抗生素用量的一半以上。长期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除了导致人类体内抗生素残留、地下水被畜牧业抗生素污染外,更严重的后果在于,病原体与抗生素是船和水——水涨船高; 病原体与抗生素是矛和盾——在战争中升级。

 

超级细菌的诞生,就是病原体抵抗抗生素的杰作。英国医学会就曾发出警告:“微生物逐渐表现出来的抗生素抗性将给人类健康带来危险,这是21世纪必须直面的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

 

无怪乎人们感叹“过去吃不起,现在不敢吃!”违背自然的饲养方式,更是一些疾病产生和传播的“幕后黑手”。

 

1980-2000年间,在英国大肆爆发的疯牛病就源于养殖场将牛羊的骨髓和内脏作为蛋白质补充剂混入牛饲料,殊不知其中含有朊毒体和其他病毒。这些“骨粉饲料”引起牛脑部组织病变,令其脑部及脊髓呈海绵化,症状又经过食物链传染给人类,造成后来“疯牛病”的流行。

 

在英国,年轻人的吃素比例在世界名列前茅,这些改变和很多年前的疯牛病恐慌密切相关。


而基因改造动物更是被争议多年,毕竟,被改造过的基因将通过食物链和环境波及人类,在法律过时且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科学技术犹如脱缰野马,基因变异、基因污染的风险也在增大。

 

正如电影《致命DNA》所述,为了抵抗在曼哈顿肆虐的蟑螂,昆虫学家创造出一种能消灭蟑螂的名为“犹大”的人造昆虫,没想到发生变异的“犹大”化身成人的模样进行狩猎,而它们的猎物正是人类本身。这些生物因变种变异威胁人类安全的科幻类灾难片无疑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自然万物之间的文明与秩序


由此来看,人类在推动文明向前发展的同时,更应当拓展文明的宽度、打破文明的界限,不仅人类之间存在文明,人与被驯化的动物、被人类影响的自然万物之间都应该存在一定的文明与秩序。

 

一方面,人类要打破族群圈子、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与动物、与自然的平等关系。这里的平等并不意味着“人类不应当吃肉”,而指的是“道德上的平等”,也就是“平等考量其利益”。

 

虽然这样不一定会导致“平等的待遇”,但是只要将动物的利益列入考虑,就不能把动物完全看成人类的工具与资源,像对待石头木块一样,毫无体恤与尊重。也就是说,纵使杀戮动物不可避免,人类也可以选择最不坏的方式,如瑞士已经明令禁止活煮龙虾。

 

另一方面,动物文明的提高,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还能给予人类心灵安慰,强化“扶危救弱”这种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有益的行为。

 

也就是说,人类在维护动物福利的同时,最终也必将惠及自己;动物文明得到提升之后,人类文明也将随之进一步完善与升华。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