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美国式微是特朗普的错?中美大命谁“安排”?

发布时间:2020-01-17    浏览次数:
0

导读



自然禀赋、文化基因注定了中美兴衰的命运,而两者在21世纪又都将面临去国家化的宿命。




关于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的分析论证早已是老生常谈,国策与体制的差异也往往被视为两国兴衰的根源。


一方面,两国国策反差很大,都很有个性,国策优劣似乎影响了国运走向。


就连美联社近日也发文称,在特朗普的总统任期进入第四个年头之际,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日渐式微;而中国靠和平崛起积极抢占全球市场,闷声发大财。


另一方面,两国制度差异大,制度优劣似乎也影响了国运走向。


如自由市场造就了美国的繁荣,但市场经济也将其推向金融危机的深渊;相比而言,中国却凭借举国体制,不断创造中国奇迹,高铁的成功就是明证。


中美两国国运走势差异的根源果真如此吗,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这只能从根子上着手来剖析。




主宰大国兴衰:自然禀赋和文化基因


国策和制度固然在相当程度上左右了国运走势,但国策的优劣往往只能决定一时之成败,而制度的优势也容易在相互模仿中被逐步消解,同样难以持久。


实际上,主宰大国兴衰的无形之手是内置在其中的命运——自然禀赋和文化基因。


因为,一国自然禀赋的优劣往往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基础,而文化又长期积淀和根植于国民性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主宰国家走向的方方面面。


以欧洲为例,近千百年来欧洲始终处于列强林立、战火纷飞的乱局之中,不断上演着推倒重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帝国兴衰史,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工业文明时代无不如此。


这种政治生态源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与文化基因:欧洲地理呈现半岛、山脉、内海、河流相互交错的复杂构造,各国容易据此自据(如北欧的酷寒、英吉利海峡等);


同时,欧洲既有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多元并立的宗教文化,又有盎格鲁—撒克逊、法兰西、日耳曼、斯拉夫等区域文明的不断演进。


鉴于复杂的地理与文化禀赋,注定了欧洲的持久分裂而非统一。




美国崛起的条件


相比于欧亚大陆,美国的崛起也得益于特定宿命的垂青。


北美大陆不仅有温润的气候和沃野千里的土地,还有“五月花号”带来的清教文化,天然地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糅合,从而造就了美国的欣欣向荣。


而且,远离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使美国可以远离战争中心,又能成为左右战争结局的最后筹码。于是,每一次重大地缘冲突的最大赢家永远是坐山观虎斗的美国,美国总能够在欧亚无暇顾及之时,捡到“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的便宜。


例如,美国能够以720万美元的廉价成本,从俄国购得幅员辽阔的阿拉斯加,这源于俄国在19世纪50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陷入困局;


一战之前的美国一直推行中立的门罗主义,不是美国不想插足世界事务,而是其羽翼未丰、力不从心;


当欧洲人在一战中打得不可开交时,美国不仅大发战争横财,还直接被推到欧洲局势的天平上,左右了一战的结局,而更为惨烈的二战则造就了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


即便到了今天,欧俄之争、中日之争的赢家依然是美国,这都源于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中国兴衰起伏密码


同样的,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兴衰起伏也有其特定的宿命,并能从自然禀赋与文化基因中找到密码。


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凭借广袤的良田沃土以及两面环山、一面靠大洋的地理格局,维系了中华文明漫长而完整的自我演进,即便遭遇北方游牧民族的持续威胁,中原王朝也能够以及儒家文明的虹吸力,来化解和融合外来压力,从而构造了“万邦来朝”的东亚朝贡体系,中国与周边小国也能保持持久的和谐相处。


当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切换时,中国开始遭遇西方的坚船利炮,原来相对封闭的地缘优势荡然无存,技术与制度的劣势暴露无遗,步入近一个多世纪的衰落,原有的东亚朝贡体系也随之土崩瓦解。


但中国在文明过渡时期的衰落只是暂时现象,一旦逐步适应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国运复兴的特定命运便能开始发力。


艰苦抗战得以胜利,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传统文化内置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能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型,也离不开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变通、辩证之道,进而转化为朴素的“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正因如此,苏联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崩塌,但中国却能够峰回路转,而且摸索出了政府与市场的“二人转”,并根据当下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要求,逐渐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进行勾兑,探索第三条道路。


显然,中国赶超世界的崛起有其内在机理。




格局更替


可见,中美两国的兴衰都有其特定的宿命,而且还将继续主宰各自的国运走向。


一方面,美国超强的霸主地位将逐渐衰弱,取而代之的是多强并列。


特朗普 “美国优先”的对外政策让美国放弃了全球主义,更让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日渐式微,而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虽然各有问题,但实力却不可忽视。


尤其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全球化大时代,文化、技术、制度的全球化传播,直接开启了后发国家赶超先发国家的历史潮流,各国的国力对比最终将逐渐回归到自然禀赋(如人口、国土面积)的优劣上,而美国的相对衰落也就势不可挡。


另一方面,中国最终将回归到主导东亚的格局中。


如今,中国与周边国家似乎有待改善,但这只是过渡形态中的小花絮,一旦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实力对比回归到由自然禀赋所决定的水平,中国最终将回归到东亚主导者的地位。


由此,中国与周边国家将从当下由于中国崛起造成周边“地壳”断裂的动荡多变中走向稳定的政治生态区,只不过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融合,而美国则只能是望洋兴叹。


毕竟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中国占据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而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的战略最终将被证明是无用功。


不过,再纵眼远眺,虽然中美国运还将继续受到自然禀赋、文化基因的驱动,但世界政治格局的另一股潮流也在滋生暗长,即去国家化力量伴随着网络经济、大型跨国企业,以及超越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的崛起,也在直接对主权国家釜底抽薪,中美两国也都“难逃此劫”。


此已是后话,本文不再赘述。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