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产业经济

首页    >    福卡洞见    >    产业经济

全球食品价格激增20%,俄乌冲突再引粮食短缺!生物经济逆天改命?

发布时间:2022-03-14    浏览次数:
0


福 卡 智 库



 01


  粮食危机逼近




俄乌冲突不断升级,不仅引发了新一轮能源危机,同时也使得全球粮食问题再一次凸显。

一直以来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全球粮食出口大国,两国仅小麦和玉米的出口总量就分别约占全球份额的20%和30%。

随着局势趋紧,日前乌克兰对农副产品实行了出口管制,这一举措放大了全球粮食供给和贸易的不确定性。紧随其后,匈牙利、阿根廷、土耳其等多个粮食出口国先后宣布粮食出口禁令,再一次推高了全球粮食价格,恐慌情绪蔓延。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数据显示,2022年2月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40.7点,同比增长20.7%,触及历史新高,并仍在继续攀升。粮食署同时警告称,俄乌两国供应链紊乱将危及全球数以百万计民众的粮食安全问题。

把时间拉长,全球谷物库存已连续五年持续下滑,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中陷入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的人数已经从2020年的1.55亿人进一步增加到了1.9亿人。

全球粮食危机已经愈发成为一把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且随时可能降下。



福 卡 智 库



 02


   粮食隐患挥之不去  



其实,为了摆脱粮食危机“梦魇”,人类长期以来一直在通过科学技术改进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从而改善粮食的质量与产量。

然而,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改进并不意味着粮食问题就此进入了“安全岛”,背后隐患始终存在:

其一,粮食结构性短缺难以避免。

受制于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约束,粮食的全品种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例如我国大豆就严重依赖进口,每年进口大约1亿吨,而我国大豆自产能力不到2000万吨,自给率不足20%。

另外国际粮价也存在不确定性,易受到跨国粮商与美国金融集团的操纵,这些机构通过诱导舆论、恶化预期制造行情,使得众多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很容易陷入输入性通胀和买不起粮的困境。

其二,全球耕地面积退化加剧。

在全球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日益严重的土壤侵蚀使全球耕地面积减少、土质退化。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秘书长尼亚卡贾曾表示,全球每年约有750亿吨的肥沃土壤流失,仅荒漠化和干旱两项因素就导致1200万公顷的可耕地退化,致使全球每年减产2000万吨谷物。

其三,灾害频发导致粮食减产和贸易萎缩。

近年气候环境恶化,加之旱灾、涝灾、蝗灾、疫情等灾害叠加使得全球产粮不足,粮食贸易急剧萎缩,全球急需粮食援助的国家已经上升到44个。

例如,2021年年中,加拿大史无前例的热浪和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导致豌豆价格飙升了一倍多;欧洲大片地区遭受洪灾后,比利时土豆价格大幅上涨;巴西的咖啡种植带遭遇严重霜冻,造成咖啡价格接近7年来的高点。

并且从长期来看,全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预计到2030-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1980-1999年的平均水平上升2摄氏度左右,玉米、小麦、大麦以及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平均单次种植产量将进一步下滑,食物短缺的状况将愈发明显。

不仅如此,在农业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还衍生出了新的问题。

首先,化学产品的普及与过度使用破坏了生态环境。

化学农药、肥料的频繁使用使得农田、土地、河流污染严重超标,造成农药残留、疾病传播、土壤酸化和水土流失。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至少发生50万例农药中毒事件,死亡11.5万人,85%以上的癌症、80余种疾病与农药残留有关。

科内尔大学的生态学家戴维皮门特尔教授也明确指出: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全球耕地的土地流失率比土地补充率高10至40倍。

其次,过于频繁的规模化种植、养殖降低了食品质量。

规模化生产伴随对土地多年的高强度利用,比如我国东北黑土近年就严重退化,土壤有机质下降,平均每10年下降0.6—1.4g/kg,导致农作物的钙、铁等矿物质流失;而规模化养殖惯以饲料替代谷物也导致各类肉制品普遍存在抗生素、激素残留。



福 卡 智 库



 03


   生物经济或成粮食“新道路”  



可见,若要彻底解决粮食问题,不逆天改命更换路径是走不通了,而生物经济就是一条“非典”的新道路。

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为基础、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新经济形态,其诞生将引发第二次绿色革命,从根源上解决粮食问题。

因为在生物经济时代,以机械和化学定律为主的传统粮食生产模式将被基于以生物技术为主的“生物范式”所取代,后者将通过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生物性可再生材料转化为各类生物基产品,并由此变革“机械+化学”的农业模式。

基于此,生物经济将不仅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带来的各种衍生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而且还将拓展人类对粮食的全新和全方位理解,颠覆粮食产业链甚至粮食本身。

具体而言,一,生物经济以“生物淘汰化学”,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替代化学农药、化学肥料。

生物农药可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转基因生物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且该生物活体极易被日光、植物和各种土壤微生物分解,做到“来于自然,归于自然”。

而生物肥料“曲线救国”,避免化学肥料直接提供营养元素,直接利用真菌、放线菌类和复合型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促进粮食增产。

二,生物经济孕育“人造食品”,摆脱资源环境的束缚。

自人造肉汉堡被评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之后,人造鸡蛋、人造金枪鱼、人造牛奶等各种新型人造食品纷纷涌现。

人造食品不仅成功替代传统食品的供应不足,而且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

据测算,基于细胞工厂种子的人造食品能够使土地的使用率提高千倍,每单位粮食可节约用水90%以上;而用人造肉替代传统养殖业能革命性地减少全球14.5%的温室气体排放,且不用担心肉质中含有抗生素、激素残留等问题。

三,生物经济或将重新定义食物,把“民以食为天”变成“一粒管一天”。

早在2008年联合国粮食峰会上就有科学家提出“超级粮食丸”的概念来应对粮食危机。

生物经济的到来让超级食物成为现实,例如日本最新研发了一款名叫“Sixth Sense Lab”的“超级人造食品”,一天一粒就可以超过日常一日三餐的营养摄取。

更何况,在生物经济背景下,人类生命维系体系或将重塑,从根本上消解对粮食的需求。人类或将通过生物技术对自身基因进行改造,改变固有的生命维持体系,吸收自然界储备能量,比如生物核能,拥有无限续行能力,从食物的束缚和资源的枷锁中跳离出来。



福 卡 智 库



 04


  生物经济推动变革 



当然,生物经济不仅仅关乎粮食问题,正如生物经济的“非典”路径颠覆农业生产和粮食内涵一样,生物经济的发展也将重新格式化社会其他行业,孕育新的经济蓝海。

从能源领域看,生物经济可通过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的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能源,有效克服石油、天然气枯竭的困境,同时解决日益严重的工业三废问题。

从医学领域看,生物经济将催生新一代医学技术革命,推进基因诊断技术记录优秀和不良基因的位置,以预测人类潜在疾病;也可通过基因技术治疗乙肝、血友病、白血病等传统技术难以攻克的疾病。

从新工业领域看,生物经济将组建细胞成为“新工厂”,类似抗生素、维生素、抗体等高端产品均采用细胞工厂生产,颠覆传统生产模式。

可见,生物经济在农业、能源、医学和工业强大“颠覆力”将成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引领人类步入新的经济浪潮。

- END -


图片


  • 其他文章:

福卡内参

福卡智库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