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产业经济

首页    >    福卡洞见    >    产业经济

猪成了痛点、奇点?养猪业拐点到了!

发布时间:2019-11-22    浏览次数:
0

导读



2019年猪飞到了风口上,不单中美大打出手让猪成了世贸奇点,养猪业的拐点也已经到来。




近日,恰逢上海证交所新楼“新牛”亮相,有网友留言:“换个猪头吧,猪一年都涨了百分之一百二十多了。”


虽是调侃,却浓缩了这一年猪的“不同反响”。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价格,截至10月23日,仔猪价格为73.5元/公斤,比10月16日上涨8.8%;比去年同期上涨202.7%。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环比上涨0.9%,是6年来新高。其中,9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9.3%,涨幅扩大2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5个百分点,是拉动CPI和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从此前的养殖户恐慌性抛售、刷新2006年以来历史低点,到生猪产能遭受重创、开启“猪坚强”的爆发式牛市,谁都措手不及于“二师兄”的“说翻脸就翻脸”。


就连股市也开启猪肉行情,猪企股价“一飞冲天”,猪肉板块今年以来涨幅超80%,位列各概念板块之首。正是今年猪肉的飞涨,那句“你家有矿啊?”的流行语已经调换成了“你家有猪啊?”。


那么,究竟为何猪会在天上飞?




猪肉紧缺迫在眉睫


话说,猪都没出过国,就得了外国病,都是非洲猪瘟惹的祸。


自去年8月首次爆发,非洲猪瘟横扫大半个中国,截至4月22日发生129起疫情,累计捕杀生猪102万头。尽管官方宣称21个省市106个疫区解除封锁,但因非洲猪瘟迄今没有疫苗可防控,死亡率高达100%,疫情传播速度又与温度正相关,所以,疫情存在反复乃至再度集中爆发的可能性。


更何况,我国生猪供需本来就存在地区性产能错配,每年省际调运猪肉1260万吨,生猪调出量排名前五的省份(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河北)合计919万吨,占比全国生猪调运总量的73%,是全国消费总量的17.3%。


瘟疫发生后,全国种猪大约55%调运受限,加剧产能错配。民间流传生猪产能至少压缩了一半,也有说北方部分地区的生猪存栏已不足30%,最严重者只剩下了10%左右。


国外分析师测算, 中国的母猪数量比去年下降了21%,即损失了800多万头母猪,比美国现存的640万头还要多。而母猪的存栏量将影响下半年生猪供应量,即便补栏也不是想补就能补的。


10月12日,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9月生猪存栏环比下降3.0%,同比减少41.1%;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2.8%,同比减少38.9%。


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猪肉产量达3181万吨,下降17.2%。


不管是养殖场的补栏意愿还是屠宰企业的进货意愿都创下新低,于是,一边非洲猪瘟去产能加剧地区性供需缺口,一边母猪自身产能接续不上,更别提补栏了,这让猪肉缺口比想象更复杂、更严峻。


海通证券测算,2019年猪肉缺口或达651万吨。芝华数据则认为猪肉和猪杂合计的供需缺口高达923万吨,2020年甚至会进一步扩大至1257万吨。业内多数认为以当下非洲猪瘟星火燎原的态势,中国猪肉产量在2020年减产20%-30%将不可避免。



中国猪肉缺口如何填补?


正所谓,瘟来如山倒,补栏如抽丝,那么大的缺口究竟谁来补?


直觉上,猪肉不够吃,那就吃鸡肉、牛羊肉等,但从中国的饮食习惯看,猪肉不可或缺。


尽管在肉类多样化下,城镇居民的猪肉消费占比从1996年前的75%以上降至2016年58.5%,但据统计,目前中国一年的肉类消费量达到8600万吨,其中猪肉占63% (5400万吨),剩下的鸡肉(1900万吨)、牛肉(800万吨)和羊肉(500万吨)仍不足以替代。


猪肉整体消费与人均消费连续四年小幅下跌,并未阻碍其仍在高位运行,2018年的总量(5595万吨)与人均量(40公斤)离2014年的顶峰(5719万吨、41.81公斤)仅一步之遥。


中国当仁不让地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亦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生猪出栏量约为12.98亿头,其中中国生猪出栏量为6.94亿头,占比约53.5%,超过欧盟27国(2.72亿头)与美国(约1.34亿头)二者的总和。


从产量看,中国以5404万吨的产量位居第一,约占全球产量(11295.8万吨)的一半。但据估计中国的猪肉储备量仅为20万吨,仅乐观地以生猪减产20%计算,就有1000多万吨的猪肉供给缺口,还需靠进口来填补。


自2007年中国从猪肉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后,进口量逐年递增,2016年创下162万吨的历史新高,2018年虽有下降也有近120万吨。


可问题是全球都在闹猪瘟,不单向中国出口猪肉最多的欧盟是“泥菩萨过江”,就是越南等亚洲其他国家都自顾不暇,又如何帮中国来填这个千万吨的超级大窟窿?


照此发展,全世界的猪肉都不够拿来填中国猪肉缺口的!




中美都被猪架在了篱笆上


毕竟,一说起中国,就是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一旦站在舞台中央,数量决定质量,意味着中国中招非洲猪瘟,就将是世界的事。


鉴于我国发现的疫情病毒与俄罗斯的几乎高达99%以上的相似度,市场普遍认为是非洲猪瘟是从俄罗斯“引进”,而肇事者恰恰是中美贸易摩擦。


2018年4月中国对美国猪肉加征25%的关税,7月又将关税升至62%,业内专家预估在扣除10%的增值税后,美国猪肉的总关税竟高达88%,致使数周内美国对华猪肉出口量一度急降至零,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猪肉量仅为8.6万吨,同比下降48%。


有专家猜测美国的“断货”让中国转向俄罗斯,继而在俄罗斯薄弱的检疫防线下“引瘟入室”。尽管俄罗斯和中国官方都进行了辟谣,但业内披露当初西伯利亚农业集团以24吨解围中国猪肉断货,俄罗斯猪肉也确实出口到香港等地。


其实,不管非洲猪瘟是否从俄罗斯进口,都挡不住猪已成世界贸易的奇点,谁让世界老大和老二为猪大打出手。


2014年前,美国是中国第一大猪肉进口国(2011年美国进口猪肉占比高达53.98%),但因中国的瘦肉精禁令(美国生猪养殖是允许使用瘦肉精的)让欧洲顺利取代美国,德国、丹麦、西班牙的猪肉进口量占比半壁江山,美国份额在2015-2017年维持在13%-14%,2018年则因高关税下跌到只有7%。


据美国农业部稍早前的数据,2019年2月至5月间,目前已知的,中国买家共取消了4513吨美国猪肉订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和进口国,但由于对美国猪肉征收62%的关税,使美国生猪生产商按年计算损失了10亿美元,因此美国生猪农民已陷入困境。


更有数据显示,中美贸易摩擦使得美国约31%的猪肉出口前途未卜、103个农场破产,约25亿磅冻肉积压,这一库存已创美国猪肉产业近几十年的最高纪录。


对此,一心针对中国的特朗普也不能无视中国市场,又不能任由美国农业如此惨不忍睹;中国同样无法意气用事。一边,从博弈角度看,中国确实可以庞大市场断了美国财路,但另一边,若代价是食品安全,可谓得不偿失。


毕竟,非洲猪瘟在欧洲闹得很凶,美国猪肉至少相对安全,中国的猪肉缺口又如此大,高关税下也不得不恢复美国进口猪肉,中国在10月14日-10月28日的两周内购买了29.48万吨猪肉,等同于300万头市场生猪。


显然,中美都被猪架在了篱笆上,双方都有软肋,恰恰搅得世界贸易“爆”了,现实看似表面受制于中美,实则受制于疫情的控制。




养猪业的拐点已到来?


要知道,非洲猪瘟迄今尚无真正解决之道,而其全球化扩散(1921非洲—1957年欧洲—1971年美洲—2007年高加索与俄罗斯—2018年中国)所到之处皆难逃一劫,西班牙花了35年才控制住,俄罗斯闹了10年却愈演愈烈,最近就连东南亚从越南到柬埔寨都被传染了。


加之,中国又是小农经济,散户养殖更易助推疫情扩散。2018年仅养殖大省河南就引导98万户散养户退出养猪业,若按平均每户20头,就有近2000万头,相当于清退了一个山西省的出栏总量。


因而,一边是非洲猪瘟加剧去产能,一边又恰逢第四个“猪周期,两厢叠加导致这次非常态的超级猪周期,将极大成就通胀拐点。


因为猪价与CPI正相关,且仅猪肉权重就占比CPI约3%,据估算,猪肉价格每上涨10%将带动CPI同比上涨0.25个百分点。


今年8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3.1%,导致9月环比权重上升至3.3%左右。9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9.7%,进一步推高了10月环比权重。


从高频数据看,10月猪肉价格环比涨幅仍然较高。预计11月猪肉环比权重可能超过4%。


猪肉权重上升意味着未来几个月猪肉价格变化对CPI影响将会加大。再加上,猪肉价格上涨的示范与溢出效应(带动鸡牛羊肉和蔬菜等价格上涨),CPI还真将“退不了烧”。


不管怎么样,非洲猪瘟的疫情防控将常态化,只有不出现失控性蔓延,才能有效控制通胀。这将倒逼养猪业加速推动中小散户退市,形成规模化养殖、集中化屠宰的新业态。


然而,14亿的人口当量,决定中国人大口吃猪肉在长期是不可持续的,就是全世界为中国提供猪肉都不够,短期或能利用进口替补产能缺口,以及牛羊肉的消费升级,但长期可能还要靠生物革命,促使人造肉成本不断降低,进而普及到餐桌上。


尽管人造肉能否替代猪肉仍存在不少问题,但从解决产能缺口看,一头猪100天产出90斤肉,人造肉60天就能培育出5000多吨。由此,不管是世贸奇点,还是通胀拐点,养猪业的拐点都已到来!



  • 其他文章:

福卡内参

福卡智库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