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一边倒反对!中国人为何突然“排外”?

发布时间:2020-03-07    浏览次数:
0

导读:“五方杂处、华洋杂居、多元共存”的人口格局锤炼出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个性,赋予了国家持久而旺盛的经济活力,但同样也引发了多元化“大地震”。


司法部官方微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引发巨大争议。




对于外籍人士永久居住权,网上言论几乎一边倒地持坚决反对态度。不少网友忧心忡忡:“未来华夏都是黑人”、“真的留下来的都是没有收入的罪犯”、“中国的治安会很差”。


还有人直接说,“中国太大了,把这14亿人照顾好,让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落后面貌,就是对全人类的最大贡献了。”


经常在海外遭遇排挤的中国人为何也突然如修边境墙的美国一般“排外”了?



 01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缩影



人口迁徙和流动其实是一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也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缩影。


就拿中国各大城市的外来人口来说,从“工业化先行”到“城市化接力”,集中表现为“3个加速”,即农业人口加速被大量吸收到工业产业中、人口加速向大中型城市聚集、各类产业加速市场化和集聚化。


珠三角的女工、遍布全国的外地的哥、铸造城市奇迹的建筑工人,还有共享经济、房地产和快递外卖等都是人口聚集的产物,既丰富了工业、城市的劳动力资源,也带来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但同时,脏乱差的棚户区、充满安全隐患的小型餐饮和洗浴场所,以及拥堵污染和高房价等问题,夹带着工业化去产能,又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大规模“清理外来人口”提上日程。


与之类似,外籍人口入华史也暗合了中国经济发展史。


建国之初,根据毛泽东同志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和国情的判断,“站在社会主义一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这三大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对外政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侨民,如苏侨、朝侨和越侨,实行友好和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


之后为了反对美苏两霸主宰世界,积极争取“两个中间地带”,又和第三世界的亚非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此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外国移民。


改革开放后,为了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制定了比发达国家更优惠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个人税收政策等特殊政策,鼓励高层次外籍人才前来投资、居留,给予其“超国民待遇”。


如果说此时的外籍人口基本上还是以高层次的精英人才为主,那么伴随全球化深入、跨国企业的产业链全球布局、中国崛起为世界性大国,人口自由流动就愈发鱼龙混杂了。


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三非”现象日渐增多。


从1995年到2011年,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查处的“三非”外国人从1万人飙升到2万余人;仅2018年上半年,广西公安机关查处“三非”外国人就达5895名,同比上升59.62%;另据天津的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在《建议国家从严从速全力以赴解决广东省非洲黑人群居的问题》提案中指出,“到目前为止,仅中国大陆的非洲黑人非法移民就已达70万人……他们贩毒、打架滋事、没有申报健康证明的黑人还大量携带艾滋病入境”。


从当初敞开怀抱欢迎到如今“谈外色变”,针对外来人口尤其是外籍入华人口的社会治安管控被顶在了杠头上。



 02


 多元化“大地震”



“五方杂处、华洋杂居、多元共存”的人口格局锤炼出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个性,赋予了国家持久而旺盛的经济活力,但同样也引发了多元化“大地震”。


一,引发一场新的“财政、管控”地震。


看看日本,总人口连续10年减少,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和社保危机,利用新增人口产生的经济增量激活经济,日本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外国人定居,外国人数量因此连续5年增加。


然则随着外国人的净流入增多,政府在雇佣双语师资、实施语言支援、行政和执法机构的管理成本等方面的投入也水涨船高。


据新宿区教育委员会粗略估计,目前为外籍学龄孩童进行语言支援的财政投入平均200万日元/人,约合12.5万元人民币。


再比如,日本由于医疗保障制度并未设置国籍条件,长期居住的外国人与日本人一样,不仅自己就医时可利用医保,抚养家属也为适用对象,于是外国人以“留学”、“经营”的名义滥用医保系统,反而增大了政府社保支出压力。


二,争夺资源引发更大的社会危机。


就拿婚育来说,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性别比就开始持续偏离正常值,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男性人口为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049万人。




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进口越南新娘被骗婚”、“恶性强奸案”等事件,如今又面临以男性居多的在华跨国移民抢资源,在科技还未足够发达到平衡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前,潮涌般的外籍人口极可能因占取婚配资源、就业资源、教育资源,以及文化宗教习惯差异等成为引爆社会冲突的导火索。


三,外籍人口超国界、跨地界怎么管?


数量激增的外籍人口涉黑涉毒涉恐,聚众闹事引发骚乱,虽屡生事端但因跨国籍管控,很容易引发地区乃至国际争端。


远有2011年菲律宾5名毒贩被中国最高法院终审判决死刑,当时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在替毒贩求情时,甚至拿两国关系说事,称中国是否宽恕毒贩“将测试已承诺改善的两国关系”。


近有中国香港男子陈同佳游台湾期间杀害怀孕女友并弃尸逃回,因港台没有引渡条例仅被判处29个月,此案牵涉修改《逃犯条例》, 由此点燃香港事件。


在中美摩擦升级、全球政治形势复杂、科技激烈比拼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跨境人口规模必然扩增,将越来越多地牵涉跨国犯罪和伤害问题,难保不会被别有用心者拿来作为打击、施压、制裁中国的幌子。



 03


 移民问题如何解决?



外籍人口并非“洪水猛兽”,对其招安管控早有先例。


远有盛唐时期之中国,据史书记载,盛唐时期的首都长安有大量外国使节、商人等居住,这些移民虽也享受一条“特权”,即唐律规定的“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对于同种族冲突,唐朝尊重其宗教习俗并授予其自治权,但受理机构却由唐朝设立的萨保府管辖,且唐朝可随时撤换萨保官,非同类移民犯法一律以唐律论处,彼时唐律具有相当高的立意和合法性。


近有被称作“种族大熔炉”的美国,千方百计通过国籍法、移民法、英语教育、立法、行政、传媒等法律和公共政策,避免把公民的财富、权力、声望、职业、教育等个人差距与族群身份联系起来,反复强化构建一个不分来源、不分族群、不分宗教的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和美国人身份,最小化防止个体间的矛盾演化为族群矛盾和族群冲突。


可时移世易,当初把“自由、开放、人道”挂在嘴边的美国,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难民潮,其移民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美国最高法院于2019年7月26日,以5票赞成、4票反对的结果允许特朗普动用五角大楼25亿美元资金修建美墨边境墙。自己修墙也就罢了,特朗普还给西班牙移民危机支招,建议其“横跨撒哈拉沙漠修建隔离墙,来阻挡非洲的非法移民”。


如今美国移民走向反面,为抵挡难民潮、打击非法移民,特朗普再次兑现了美国执著修“长城”的夙愿,有形的边境墙、因去全球化与各种退群构建的无形墙,美国四处树墙。


可日益复杂的全球政治形势和移民潮问题又岂是用一道墙就能解决?


早在特朗普之前,美国人就对中国的长城无限痴迷,美国建国者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在法印战争中主张“修建一连串堡垒把它们用中国式长城连接起来”。上世纪80年代后期,老布什开始建造边境墙。其后,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等继续修建或加以维护,在美墨边境包括栅栏、水泥墙、铁丝网在内的各种屏障绵延约1100公里。


然而恰如秦长城未能挽救秦王朝的衰败,也没能阻挡清军入关一般,美国筑造再长、再高、再坚固的墙,同样未能阻挡移民、难民进入美国的脚步。


早就深谙此理,且正用“一带一路”践行“智者搭桥、愚者筑墙”的中国,显然不可能学美国那样再建“长城”,而是更可能在“他山之石”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非典”的“移民招安”套路,以规则来促其加快融入中国、认同中国文化。


过去中国移民问题尚不突出,在移民管理问题上存在很多空白,眼下面对日益增多的移民乱象,在初始阶段可能也会多以管控为主。


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抬升,再加上美国限制移民政策的施行,一方面,会有更多的海归、华裔回流中国,另一方面,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中国,尤其是在信息科技时代,全球都在秣马厉兵抢人才,中国若是继续沿用管控这种强硬手段很可能“吓退百万雄师”,并非长久之计。


况且,有移民之国之称的美国,其一系列规则管控机制不可谓不完善,但如今面对移民问题同样无所适从。


这也意味着中国面临量大面广的移民问题时将另辟蹊径,独创出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


一来有“56个民族融合大一统”的经验做参考;


二则移民管理局的设立让长期混沌的中国移民政策趋于明朗,未来中国不仅会继续给予海归、优秀的移民人才以特殊优待,还会以“组织化”管理的方式疏导、化解掉因移民产生的各种问题,增强其归属感,于无形中强化其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