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产业经济

首页    >    福卡洞见    >    产业经济

联合国再发粮食危机警告!人造食物将大行其道?

发布时间:2022-06-15    浏览次数:
0

自古以来,粮食都牵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

即便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类的生产工具和技术都发生天翻地覆的迭代更新,却依旧无法摆脱“粮食危机”的阴影。

2022年5月18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称,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即将到来,将有2.5亿人面临饥荒,有近17亿人将因为粮食陷入贫困边缘。

这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连续第三年发出“全球粮荒”的警告。

2020年起,全球范围内“粮食危机”就阴影笼罩。全球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使得全球粮食产量有减无增。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也迫使全球粮食进出口效能大幅放缓。加之突然爆发的俄乌冲突,全球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恶化。

今年以来,截至5月28日,包括阿根廷、哈萨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全球20多个国家已开始实施粮食的出口限制令,各类自保、限制措施让全球粮食安全“雪上加霜”。

在深度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将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即便是粮食生产大国的中国也不例外。

农业部预测,如果要完全填补大豆等农副产品的缺口,实现全方位的自给自足,所需耕地将超过10亿亩,是现在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倍。

这一天文数字意味着中国沿用传统粮食生产方式难以解决问题,人造食品时代势在必行,并伴随着粮食危机的蔓延逐渐拉开序幕。

为什么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依旧摆脱不了“粮食危机”?

现代化的“粮食危机”跟马尔萨斯陷阱——粮食的增速跟不上人口增速,早已经相去甚远。现代粮食危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生产不足导致的危机,更多的是分配不均衡的结构性问题。

为何延续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先不说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在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地球承载力不断下降的鱼尾曲线下,如果想要避免地球资源耗尽,防止饥荒等灾难,人类就必须彻底革新食物生产方式。

究竟将如何化解粮食危机?

作为一条长坡厚雪的长青赛道,食品的未来无疑也要向更高的维度寻找答案。可以预见,一个食物全面人造的时代将逐渐拉开序幕,各种各样的新方法、新技术,或变革、或改造,推进着这场食品大革命。

更多精彩内容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购买。

温馨提示:已购买德培论道会员B的用户请勿重复购买。

图片


  • 其他文章:

福卡会员

福卡智库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