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增长长期横盘之后,今年日本经济似乎迎来了转机。
今年4月,随着巴菲特对外透露伯克希尔哈撒韦已将其在日本五大商社的持股增至7.4%,成为该公司在美国以外的最大投资,日本股市就开启了一波暴涨行情,创出33年新高。
就此,日本经济似乎也走出了长期低迷状态。在经历数十年的通缩之后,日本4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4%,已连续13个月高于日本央行2%的通胀率目标;
6月日本内阁办公室公布的修订数据显示,日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增长率从前值1.6%上修至2.7%,远高于经济学家预测值中位数1.9%;
日经225指数自1990年7月以来首次突破32000点,创近33年新高……
对此,有分析认为,2023年将是日本经济崛起的转折点,日本将重新演绎曾经被称为“日本奇迹”的辉煌时刻。
福 卡 智 库 02 自断生路
但实际上,透过日本经济和股市上扬的表象,日本内在的经济结构和战略导向恰恰将让日本在重续前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随着全球产业链重塑的进程的加快,主要国家纷纷加码产业政策,日本更是不遗余力。
面对中美战略竞争与经济科技竞争,日本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就是重组供应链网络,提升供应链弹性,推动核心产业的本土回迁与多元分散供应。
针对中国,日本将对采取"有限合作型"的供应链合作模式,其核心还是绑定美国,跟随美国打造围堵中国的“小院高墙”。
今年5月份,日本公布外汇法法令修正案,将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等23个品类追加列入出口管理的管制对象,并将在7月执行。
虽然中国和其他特定国家、地区并未被明确列为受监管对象,但新增的23个项目不包括友好国家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许可证,实际主要还是剑指中国。
不过,此政策的出台看似“去中国化”底气十足,实则将加速本国产业空心化,自掘坟墓。
据数据统计,早在2021年我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和贸易最活跃的半导体市场,市场规模为1,925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占全球市场三分之一以上。
并且近十年,我国都是日本半导体设备最大的出口市场,2022年交易规模超600亿元,占其一半以上的出口额度。此次其限制出口,只能倒逼中国芯片研发生产大爆发,最终形成对美日芯片制造国产替代;而日本出口贸易则会严重受阻,自身产业发展遭受反噬。
福 卡 智 库 03 难以摆脱的小国宿命
从大的发展格局来看,日本意图通过紧跟美国压制中国来实现自己的图谋,实则是倒行逆施,不但南辕北辙,还将压缩自身的发展空间。
长期以来,日本都野心勃勃,想要称霸亚洲。
在特定时期和时代背景下,小国虽然可以靠闹腾变强大,但常态下,最终摆脱不了回归到小国地位的宿命。
特定机缘可以使得潜在国力与实际国力不一致,但特定机缘一旦消失,国力对比也就取决于资源禀赋(如领土、人口等要素)的差异,大国终究会成为大国,小国终究是小国。
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日本通过内部变革和对外侵略扩张,为自身发展打开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并抓住了战后经济崛起的历史机缘,成为风光一时的强国,但这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随着农耕文明在全球范围内向工业文明过渡,中国也势不可挡地开启现代化进程,“中弱日强”逐步转变为“中国赶超日本”。
鉴于中日要素禀赋的差异悬殊,中日实力对比注定了还将继续朝着10:1的正常水平回归,这是日本无论怎么折腾也改变不了的根本宿命。
如今,日本不仅面临产业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威胁,还缺乏战略纵深,依赖于对外投资、对外贸易和海外财富,很难避免外部冲击,无论其国内政策如何折腾,终究难以扭转大势。
更何况还有内在更为深刻的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一般国家在经济上研发和高端制造的成功转型,正是扩大国际政治影响力的重大利好。
而日本却是相反——由于美国对日本的强力控制:美国在日本明面上拥有治外法权、军队最高指挥权、最惠国待遇、驻军权,暗地里有外交、内政、金融、法律的指导权,成为了日本政治、经济领域的太上皇。
结果日本越是利用自身的先进技术加紧展开国际合作,越是容易引发美国的政治干预,阻挠日本对外合作,让日本未来的发展横生变数。越成长为经济巨人,越被打压成政治侏儒。
以此次芯片事件为例,日本在芯片制造上本来非常先进,东京电子更是全球第三大半导体设备生产商,本可以通过将技术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变现为经济优势赚得盆满钵满,结果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被迫放弃中国市场,美国贸易战大棒之下受伤的是日本产业经济的未来。
日本看似已经燃起经济复兴的火苗,但火苗要想燃动“非常态崛起”的后遗症,却远非在这一时就能办到。
更多详细内容可长按下方二维码购买福卡智库信息库“地缘政治”专栏。
该专栏内容涵盖:
世界政治变局的内因与未来;
中印间的龙象之争;
大国兴衰的逻辑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