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创新长三角:2025协同发展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02-28    浏览次数:
0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正以创新为笔、以协同为墨,书写2025年的崭新篇章。在“一体化”与“高质量”双轮驱动下,沪苏浙皖瞄准全球科创前沿、产业变革浪潮与绿色转型大势,以差异化布局推动协同创新,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创新标杆。

2025年长三角各省市政府工作重点如下:
浙江省:
以“创新浙江”为核心,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产业。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造高水平生态省。
上海市:
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推进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培育硬科技企业(如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等领域)。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实施58项具体任务,优化市场准入、政务服务等。
提振消费,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提升入境消费便利度。
江苏省:
建设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基地,布局“10+X”未来产业体系。
推进长江大保护和太湖治理,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落地。
安徽省:
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安徽范式,加快重大科技攻关(如智能传感器、工业无人机等)。
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集群,深化长三角科创共同体项目合作。
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培育“皖美消费”新场景。
一、科技协同: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长三角以“创新共同体”破局“卡脖子”难题。上海依托张江、临港等科创高地,聚焦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等“无人区”技术,建设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浙江联动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全年新增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以南京、苏州为支点,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抢占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制高点;安徽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攻关智能传感器、空天信息等硬科技,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安徽路径”。四地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现人才共享、数据互通、成果共研,让创新要素在25.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自由奔涌。
二、产业共融: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从“单打独斗”到“链式协同”,长三角产业版图加速重构。上海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硬科技”企业注入资本活水;浙江以杭州数字经济、宁波“专精特新”为引擎,培育300家国家级“小巨人”,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江苏聚焦新能源装备、高端船舶制造,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安徽则瞄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依托奇瑞、蔚来等龙头企业,建设万亿级产业集群。四省市共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超1000家企业“上云用数”,让智能制造从“盆景”变为“风景”。
三、绿色革命:打造低碳发展示范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三角以生态共治重塑发展底色。浙江深化“千万工程”,建设高水平生态省,推广竹林碳汇、生态补偿等创新机制;江苏推进长江大保护与太湖治理,打造沿江绿色科创走廊;上海探索氢能港口、零碳园区示范项目,引领超大城市低碳转型;安徽实施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长三角“绿色后花园”。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新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58项重点任务加速落地,让绿色成为长三角最鲜明的底色。
四、开放枢纽:激活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从“内聚”到“外拓”,长三角以制度型开放链接全球。上海深化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改革,试点跨境数据流动、金融开放等创新政策;浙江建设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拓展“义新欧”班列覆盖网络;江苏打造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构建“一带一路”交汇点强支点;安徽扩容自贸试验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光伏产品“皖货出海”。四地联合举办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国际展会,优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脉搏更加强劲。
2025年的长三角,将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聚合,更是创新生态的交融。让科创走廊串起智慧火花,产业链条织就共赢网络,绿色山水孕育可持续未来,开放大门拥抱世界机遇。四省市握指成拳、协同发力,一个更具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正从蓝图走向现实。创新长三角,未来已来!
2025年长三角部分咨询项目:

  • “十五五”期间推动上海“五个中心”相互赋能、联动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
  • 发挥新优势推动制度型开放取得新突破专题研究
  • 上海国资国企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路径研究
  • “十五五”时期闵行在全市”五个中心“建设总体发展格局中的目标定位、存在的差距短板以及差异化发展路径研究
  • “十五五”期间嘉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
  • 泰州市“十五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
  • 关于湖州市“十五五”时期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
  • 宝山区“十五五”时期发展思路及规划编制
  • “十五五”期间青浦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思路和举措研究
  • “十五五”期间青浦未来产业发展布局的目标、思路、举措研究
  • 青浦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建设“创新场”和“孵化器”的目标、思路和举措研究
  • 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
  • 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赛道,着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经济韧性
  • 慈溪市政协办公室(慈溪)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嘉定区“十五五”规划前期思路研究
  • “十五五”期间嘉定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
  • 百强头部县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大举措比较分析专题研究
  • 南通市制造业服务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策应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建设
  • 普陀区“十五五”时期推进人才高地建设思路研究
  • 无锡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
  •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十五五”时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思路研究编制
  • 马桥镇“十五五”规划研究与编制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