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白宫闹翻了!俄乌冲突即将引发三战?|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04    浏览次数:
0
当地时间2月28日,一场火药味十足的白宫会谈登上全球头条。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镜头前激烈争吵,双方围绕俄乌冲突和矿产协议针锋相对,特朗普在会谈中多次指责泽连斯基“拿第三次世界大战赌博”,如今的俄乌局势是否真的即将引发三战?

此前,乌军攻入俄本土,令普京总统大失颜面,北约阵营内部自当弹冠相庆。殊不知,这也明晃晃地冲击了二战结束以来的国际秩序——首次有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被侵犯边境。“天下大乱”的气息全球都能嗅到,也使俄乌战局越发向“漩涡”演化。各国基于“乱世”的预期,为了将来尽可能占据优势、起码不孤立,都有充分的动机提前布局、主动卷入,抵住“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具体而言:
“北约敌国”之间,事实上构成战略协同关系,反北约阵营已具雏形。当今世界的联系远比20世纪初紧密得多,故而俄乌战争绝非孤立存在,它与眼下的巴以战争、迁延日久的叙利亚内战、更悠久的东北亚半岛问题,以及北约在印太地区的扩张等“多条战线”彼此联动
当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出没在中东海域,替以色列撑腰时,美军在亚太海上部署的力量势必空虚。既定数额的军火装备,北约多支援以色列一些,乌克兰能分到的自然变少了。北约如今的问题与德意志帝国时期很像,帝国军队单独摆平东边的俄国、西边的法国或许都可行,奈何置身于“两线作战”的格局之困。只要沙俄多动员出一个师,德国腾出来“揍”法国的力气就要少几分,反之亦然。
不过,此类遥相呼应的“法俄关系”,虽是天然同盟,倒也不乏对彼此的“滥用”。防火的最佳手段,是令别处火势越燎越旺,最好期待一场爆炸耗尽周遭氧气。就如俄朝同盟,本身都有利用对方分散北约、美国压力的用意。根据《纽约时报》分析:“普京不止放弃了确保朝鲜核克制的任何表面意愿……甚至承诺提供技术帮助,如一种能成功重返大气层的弹头。”有巴以冲突分流北约援助的先例在前,只要半岛或其他地方“热闹”起来,俄乌战场自然会“安静”一些
而北约自信依旧,对立面的形成固然使其警惕,但实质性的挤压仍旧难停。就像国际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讲的:“如果北约没有寻求向乌克兰扩张,那么今天乌克兰不太可能发生战争。”但有生之年,人们很难看到布鲁塞尔方面承认自己的愚蠢,他们不能也不会表露出对俄罗斯利益的理解。
北约未从俄北关系的反目成仇中得到教训,反而陷入了“我总正确”的循环论证。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出来为自己辩护,表示俄乌战争恰恰证明东扩是先见之明,其“强盗逻辑”堪比“如果敌人反对我们,说明我们做对了。如果朋友反对我们,说明朋友已经变成了敌人,我们还是做对了!”
在北约的认知框架里,可争取的朋友很少,“天注定”的敌人很多。西方世界越来越容不下马克龙、默克尔等中间派政客,而二元割裂的正邪叙事大行其道。仿佛“俄乌战争纯粹是因俄罗斯天生邪恶,而伊、朝等国给予其帮助,只能说明他们也很邪恶!”北约很难像米尔斯海默那样承认“华盛顿在领导乌克兰走上毁灭之路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反倒会继续“排挤异类”。
当反北约阵营的联动越发紧密,而北约阵营的“穷追猛打”也绝不放松的时候,“萨拉热窝枪声”随时都有可能在某处响起。尤其对敌、我两方面连锁反应的轻视,极有可能使人类重蹈一战覆辙
一方面,低估对手捍卫承诺的决心。此前,乌军不仅打入俄本土,泽连斯基还在不断要求解禁武器限制,甚至鼓吹“普京热爱他的生活,不会扔核弹”,这与一战时的德国何其相似,当时德意志帝国总理霍尔维格也坚信:英国绝对不会为了张“纯粹的废纸”(1839年保障比利时中立的《伦敦条约》)而与德国爆发战争。但后续事实是英军兑现了古老的承诺,霍尔维格很震惊,英军动员海报的标题甚至就叫“一张废纸”。
另一方面,高估盟友的战略定力。一战前的最后时刻,德皇威廉二世其实想劝奥匈帝国和平解决冲突,但由于他此前已支持奥匈动武,导致奥匈的将军们抢先说服了年迈的皇帝先下手为强,德皇再想“劝架”已经来不及了。双边同盟尚且“一点就着”,更不用说北约这个32边“大家庭”,哪个“小兄弟”擦枪走火,都将触发无可挽回的事态升级。
更何况,当今世界的联系远比20世纪初更紧密,尤其在核时代,人类重蹈覆辙诱发的灾难大概率远超一战。哪怕不“爆”在俄乌,形同忽悠的核不扩散,将推升全球核扩散的冲动。当年俄、美、英三国促成《布达佩斯备忘录》,为放弃核武的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但现实证明力度非常有限。再联系之前放弃开发核武、身死国灭的萨达姆与卡扎菲,显然,不少小国、中等国家都将有更强的动机学习伊朗、朝鲜,这将在全球范围内提升核冲突的风险。
在不动用核武器的前提下,也可预见俄北战争的双输结局。乌克兰的结局基本可参照一战的塞尔维亚——生死皆系于外国军队。目前乌军围魏救赵的用意基本落空,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证实,俄罗斯并没有从波克罗夫西克方向撤军,反而“急行军”。
如此来看,俄军在乌东的推进起码以第聂伯河为终点,竭力“耗残”乌克兰原有的人力、粮食出口、社会秩序。而泽连斯基为了保障国家存在,不排除向北约让渡部分国家权益,战后在俄欧之间充当一个缓冲作用的中等弱国。
而俄罗斯虽付出惨痛的代价,好在仍有主动权。面对强大的北约,俄罗斯大概率也将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收尾。不过,与因弱小而被北约推上前线的乌克兰不同,俄罗斯的强大,足以避免自己被反北约阵营“顶在杠头上”,只要当战争损失超过了收益,俄罗斯随时都能按下“暂停键”。
战争的终局,有可能是欧洲大陆的“整体沉沦”——俄、欧沦为地区性大国。本来,欧盟有技术、资金、产业,俄罗斯有资源、能源、疆土,二者天然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唇齿关系。但如今,比战争直接造成的人员、物质损失更恶劣的是,俄欧互信被美国的挑拨离间成功破坏了,且很长一段时间都恢复不了,甚至俄罗斯、欧盟本身都有被进一步解构的风险(右翼上台)!届时,被仇恨与猜疑牢牢隔绝的俄欧双方,会否有痛定思痛的一天?
更多俄乌冲突相关分析,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获取最新深度报告《俄乌止战2025?——政治决定战争还是战争决定政治?》。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