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规划建设10个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平台载体,引育50个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和重点企业,南京、苏州率先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初步形成“10+X”未来产业体系。
表1 江苏省未来产业方向
数据来源:福卡课题组整理
——浙江:规划目标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取得100项关键未来技术突破;未来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打造100个重大应用场景和100个标志性产品;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培育30家头部企业、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产业发展生态优化完善,牵头或参与制定100项未来产业标准规范,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未来技术、创新应用、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形成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体系。
表2 浙江省优先发展和探索发展未来产业
数据来源:福卡课题组整理
——安徽:规划以未来技术突破和数字化改革催生新动能,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未来产业培育链条,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深刻变革,瞄准“7+N”重点领域和方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到2027年,建设1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积极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苏浙皖布局未来赛道的启示:
强化跨区域协同创新:通过成立产业链质量创新联合体(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领域),整合区域资源,推动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模式。
聚焦细分领域前瞻布局:瞄准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明确细分赛道(如小核酸药物、先进医疗器械等),抢占技术制高点。
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合生态: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同时注重人才集聚和科创高地建设(如合肥量子信息、浙江人工智能等)。
政策与资金双轮驱动:通过专项政策支持(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上海方案”)、产业基金引导,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激发创新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与开放合作:打造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全球资源(如运博会、科交会),推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