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西方媒体突然化身“中国吹”,背后揭露的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发布时间:2025-03-18    浏览次数:
0

德意志银行:中国工业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德意志银行在其发布的报告《中国吃世界:中国的,而非AI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中,用“斯普特尼克时刻”这一历史性比喻来形容中国工业的崛起。报告指出,中国工业的性价比已经“碾压”全球,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优势让其他国家难以企及。2025年,中国将迎来全面超越其他经济体的历史性时刻。

报告特别强调,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5G通信等高科技领域的突破,不仅改变了全球产业链格局,更让中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德意志银行认为,中国工业的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全球格局的重塑力量。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引擎,推动世界进入“中国时代”。

BBC和《金融时报》:中国制造2025的辉煌成就

BBC和《金融时报》也对中国经济在2025年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两家媒体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顺利推进为由,指出中国在高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经济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BBC报道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不仅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更让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高铁到核电,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中国制造正在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飞跃。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高端制造业的领军者。

《金融时报》则聚焦于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报道指出,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2025年将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中心。

这些西方媒体和机构为啥突然化身“中国吹”?对此,各方观点不一。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核心竞争力上升的体现。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也有人认为,这是西方为了政治或经济目的,故意夸大。例如美国军方和媒体在需要国会拨款时,常常夸大中国的军事能力,以强调“中国威胁论”。

那么,中国经济到底如何?

对此,福卡智库认为,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性转折中,尽管面临诸多难题,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变已然拉开序幕,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换言之,中国制造进入收获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从多个领域逐渐浮出水面,连线成面。

中国经济也将在一波波阵痛中推高增长“天花板”。例如,工厂智能化升级浪潮中许多厂商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也提升了生产效率、推进了产业升级,根据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53万亿元,带动制造业增加值约1.98万亿元。

更多精彩内容可参见福卡年度智享会员(智慧版)中的《黄金牛与德银报告——谁代表2025?》。

本报告包含以下内容:

消极预期与极力吹捧,究竟谁能代表2025?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面临着不同风险

中国经济的N个新动能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