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抛出的17项策略,在两岸掀起轩然大波。3月14日,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更是叫嚣,“随时做好备战”。
对此,国台办回应称,“如果‘台独’分裂势力胆敢突破红线,大陆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东部战区司令员林向阳表示,如果“台独”分裂分子一意孤行甚至铤而走险,如果外部势力执意制造两岸关系紧张动荡,人民军队将与全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一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强力遏阻惩戒。
台海局势骤然升温,一时间,国内外媒体都聚焦台海。
事实上,台海问题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它是中美恐怖平衡所在。
一是,两方都高度重视台湾。
自从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台湾就是美国亚太对华战略、第一岛链围堵最重要的军事支点。
对中国来讲,台湾具备无与伦比的政治价值与历史象征意义,其回归是统一的必要条件,绝不会容许台湾法理独立。正因台海关系重大,除非万不得已,双方都会尽量“轻拿轻放”,避免引起过度反应。
二是,军事上可能骑虎难下。
台湾位于第一岛链中段,虽未有美军驻扎,却能很快得到南、北美军基地及其盟友的呼应。且台湾防卫力量已得到系统化外援方案,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明确提出“强化台湾韧性法”,要在5年内向台湾提供100亿美元无偿军援,增加解放军“速统”难度。
三是,地理上不构成封闭态势,占住了也拿不牢。
台海是东亚海岸线的“腹部”,直通东海、南海。占据此处,固然能切断第一岛链的完整性,但不得不面对南、北两个方向的反扑威胁,且台北基隆港、台南高雄港均为深水良港,易于实施抢滩登陆。
如今,台海问题日益严峻,开打的概率也在不断加大。
过往台海剑拔弩张之势常有,但一直未动手,这是因为台海开打的后果是中美双方都难以接受的。
据彭博社最新估算,台海两岸若全面开战其代价是1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0%,远超俄乌战争、新冠疫情冲击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破坏力。
彭博社的估算模型,是以美国卷入台湾地区事务,并成功集结盟友对大陆进行严厉经济制裁为前提。
考虑到台湾芯片产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地位,台湾海峡对全球航运的重要性,以及金融市场可能受到的震荡,彭博社估算两岸开战将让全球GDP损失10%,其中台湾岛经济重创40%,大陆经济大伤16.7%。
如果大陆封锁台湾海峡一年,则会让全球经济受伤5%、台湾地区经济受伤12.2%、大陆经济受伤8.9%、美国经济受伤3.3%。这几乎会让世界经济陷入“负增长”状态。
因此,彭博社的结论是,鉴于两岸开战的代价是如此巨大,即使是对现状最不满意的人都不应该冒险去试图改变。这既是摧毁世界经济的“经济核弹”,也是中美关系“恐怖平衡”的一种表达式,也就决定了中美很难下决心为了台湾独立而正面开战。
正因如此,近些年,中国对台的“蟒蛇战略”日益明确。这是福卡智库这几年来在对台战略上一直坚持的策略,目前这也正在成为新常态,即在不发生武装冲突的前提下军机、军舰绕台、近台贴岛演习,通过这种方式演练阻拒“反介入”干预的同时进行封锁岛内外航运联系的兵演,对岛内经济、民生持续“震仓”,挤压岛内资本、企业与人才的出走,在经济上“绞杀”岛内经济生态系统。
这是小成本、高回报、长周期的运作方式,比之全面开战损失低廉。
“蟒蛇战术”固然有优势,但在遭遇“台独分子”、多方国际势力搅局时,我们还要忍下去吗?我们该如何应对?
更多精彩内容可参见福卡智库后续文章《台海问题:伟大时刻即将到来?——A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