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曾经的头部企业,却逐渐拉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线。
2013年,法国阿尔斯通集团高管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在美国肯尼迪国际机场被逮捕,次年美国当局又以类似方式逮捕了至少3名阿尔斯通高管。
此前,“世界上每4个灯泡中,就有1个灯泡的电力来自于阿尔斯通的技术”;此后,阿尔斯通的电力业务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收购,法国电力巨头就此被美国“肢解”。
2018年,在皮耶鲁齐走出监狱的同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逮捕扣留,意在“挟公主以令华为”。而在孟晚舟被拘押的1028天,逼出的是国产芯片的突破、鸿蒙系统装机量突破8亿、5G专利全球第一。
令人唏嘘的是,不知是特朗普“收回巴拿马”的呼声太刺耳,还是“永远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李嘉诚太精明,未等美式“长臂管辖”摆上台面,2025年3月4日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宣布将43个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2个港口整体打包卖给了贝莱德集团。
后者在白宫的直接支持下,以228亿美元的高价达成原则性协议,创下了全球历史上最大的港口交易。
一石激起千层浪,港媒《大公报》4天内连发檄文《莫天真,勿糊涂》《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饮水思源有担当,背靠祖国谋发展》将这起交易定性为“地缘政治风险放大器”,获港澳办官网在第一时间置顶转发。
三个商人三种境遇的背后,相同的是企业运作被国家博弈裹挟的无奈。
不同的则是企业与国家在关键时刻的战略选择。
法国阿尔斯通并非个例,从昔日日本东芝、德国西门子,到台湾台积电都曾在面临美式商业狙击时选择妥协,他们没能换来想要的尊严,或被掏空本土产业,或被美国“瓮中捉鳖”。无不例证用短期利益交换战略安全,如同饮鸩止渴。
华为在最艰难的时刻以“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硬扛,终于借“南泥湾计划”挺直脊梁,守护了中国通信产业的技术主权。而华为硬扛的背后则是与国家的双向奔赴。
2021年,在孟晚舟平安回到中国之际,皮耶鲁奇便评论:“这是第一次以一个国家的意志成功回击了美国的这种长臂管辖”“我没有孟女士那么幸运,我的公司并没有向我提供那么强大的支持,我的祖国也没有给我提供强大的支持。”
已不存在没有国界的商业世界,当企业试图以去国家化、去政治化的“理性经济人”形象出现,看似周密的经济算计也会转瞬逆转为整体战略的失败。
面对复杂的局势企业该如何应对?
更多多精彩内容可参见福卡周报[A]202512期中的《“夹心层”的宿命,民企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本报告包含以下内容:
民企为何陷入三种不同的境遇
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民企陷入双重悖论
企业家的“四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