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大风吹碎了北京人的日常?更可怕的是,极端气候正在重塑世界格局|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次数:
0

4月11日至4月13日,北京的小伙伴们经历了一次极端大风天气,抢菜、“非必要不外出”、交通停摆,打碎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

然而,这场天灾不局限于北京,4月11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史无前例地同时发布了五种预警:强对流天气预警、大风预警、暴雪预警、暴雨预警、沙尘暴预警。至少10个省份因此受到重大影响。 

这种天灾气候也不独属于中国,近半年来,世界各地都在经历各种天灾:2025年4月,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多个州,遭遇龙卷风和山洪,造成至少16人死亡;2025年2月,洛杉矶暴雨,一天降水量“超过了过去九个月的总和”;2024年11月2日沙特阿拉伯北部遭遇冰雹和洪水;2024年10月29日,西班牙巴伦西亚遭遇极端暴雨引发洪灾,造成至少211人死亡,1900人失踪。

这些天灾背后,是全球大气候的周期变化。

从数据上看,美国独立研究机构伯克利地球组织(Berkeley Earth)的数据显示,地球陆地平均气温从1900年的14.38摄氏度上升到了2018年的15.60摄氏度。

在现实中,中国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越过了秦岭,黑龙江地区大量出现肉植阔叶林木;俄罗斯建于西伯利亚冻土带的房屋开始下沉;两极的冰山加速融化……一切都指向了一个现象:当前全球正处于向温暖期变化的周期中。

放眼世界,长期而剧烈的气候变化,足以在未来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版图,彻底终结掉“我们熟悉的世界”。

以世界几大主要国家,日、俄、印、美为例:

在日本,台风、海啸一直以来都是日本列岛的常客。在温暖期,岛屿被上升的海平面吞没也时有发生,比如,2018年10—11月,位于北海道沿岸的北鼻小岛和滨田町岛相继被海水吞没。

可以想见,如果全球气温继续转暖,被海水吞没的将远不止几个偏僻孤岛。更何况日本人口在地理分布上极不平衡,“三湾一海(即东京湾、大版湾、伊势湾和濑户内海)”的狭长平原仅占日本陆地面积的29%,却集中了60%以上的日本人口。

鉴于此,随着全球气温继续升高,在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加剧之下,日本的人地矛盾将日趋激化,很有可能在经济上导致日本百余年来工业化、城市化的成就沉入海底,在文化上让日式的“小确幸”寿终正寝。

“小确幸”完结,不再将“逃避可耻,但却有用”之类的信条奉为立身哲学的日本人,是会成为电影《日本沉没》里向中、俄、美等国寻求庇护与援助的可怜难民?还是会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抱怨自己国家领土狭小,自然环境恶劣,必须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继而付诸实践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昭和男儿”?恐怕大概率是后者!

反观俄罗斯,本轮气候变化给地处亚寒带的俄罗斯平添了许多发展机遇,使其成为了本轮气候变化少见的受益者:全球气候和生态研究所的资料显示,近40年来俄罗斯北极地区变暖的速度比全球变暖的速度快4倍,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尽管俄罗斯南部部分地区将变得更加干旱,但辽阔的北部与西伯利亚地区将变得更加肥沃,有力地推动了俄罗斯近几年来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农产品的连年丰收和农产品出口的爆发式增长。

而全球变暖使得北冰洋的海冰不断融化,加速了俄罗斯“北极航道”的形成,另从东亚往返欧美的货运船只通过位于北冰洋西伯利亚沿岸的“北极航道”东北支线进行航行成为可能。

与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到达欧洲的传统欧亚航道相比,“北极航道”耗时可减少9—10天,运费可减少30%,安全性上不受战乱或海盗威胁影响等优势,而俄罗斯作为“北极航道”东北支线上最重要的国家,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会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

而农业的繁荣和贸易通道的兴盛,从来都是人口增长和移民涌入的重要原因,俄罗斯人口复兴有望!

与此同时,伴随着“北极航道”东北支线的形成,俄罗斯将有可能在东北支线沿岸,形成一连串家门口的终年不冻港,让俄罗斯自伊凡雷帝以来对于暖水出海口的梦想终得实现,如此一来,对中国、伊朗、印度等“盟友”的依赖程度将随之下降。

更何况中俄本就比邻而居,届时或对中俄“背靠背”的战略伙伴关系产生变数。

与俄罗斯相比,地处热带的印度在本轮气候变化中可谓是祸不单行。受全球变暖影响,海平面上升将使印度沿海地区时刻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而印度沿海正坐落着孟买、金奈、加尔各答等一线城市。全球气候变化让本就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带上的印度雪上加霜——高温、干旱、台风、蝗灾、疫情将纷至沓来,一如《出埃及记》中法老治下的埃及。

气候周期变化,将驱使印度在生存危机下与周边国家频频冲突——对世仇巴基斯坦,仗着处于印度河上游的天然地理优势,对印度河进行截留引发巴基斯坦出现用水危机、农业危机,势必会引起巴基斯坦的强力反弹。

对中国,则有强烈动机来通过支持藏独、疆独等民族分裂势力,甚至在中印边境发动大规模武装冲突,以此来削弱、甚至剥夺中国对于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作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的控制权。

印度是一个耗散状态明显的国家,但在生存危机之下铤而走险却不可不防!

最后再看美国。尽管当下,美国人尚有余力趁火打劫,例如趁着粮食危机加剧,利用美国在种源、化肥农药、市场份额、物流渠道上一枝独秀的优势,利用ABCD四大公司将全球范围内大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种子、农药控制起来。

可美国自身又何尝不是本轮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者?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发布的气候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美国的自然环境、农业、能源、土地和水资源、交通以及人类的健康与福祉,造成数以千亿计的经济损失。

在未来,随着气候变化与美国国力衰落以及美国社会种族、意识形态矛盾的激化多重叠加,迎接美国的极有可能演变为电影《疯狂麦克斯》系列中气候干旱、土地沙化、暴力丛生的“废土”。面对如此前景,美国势必要放手一搏——对欧洲等传统盟友,在能源、防务、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同时出击,再剪一轮羊毛。

而面对中国这样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更有动机利用现有的盟国阵营、军事优势通过操纵台湾地区、越南、印度等进行针对中国的代理人战争,甚至孤注一掷,亲自在南海等区域挑起与中国的军事冲突。

在全球气温转暖的大周期下,每个国家都将承担属于自己的结果,以新的面貌存在于地球上,这是自然规律使然,非人力所能抗衡。

对中国来说,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影响范围巨大、影响持续漫长、影响力度剧烈的“超级因素”,必须未雨绸缪,早做安排!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