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关税大战背后:美国为什么离不开中国?|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5-04-16    浏览次数:
0

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全球关税贸易大战,似乎铁了心要与中国“斗争到底”。问题是,虽然看起来美国“意志坚定”,但中美关系又不可能完全被美国的想法牵着鼻子走。

英国《金融时报》当地时间4月15日分析指出,在这场针锋相对的较量中,中国握有多张王牌——日益多样化的出口市场、巨额美国国债、对关键战略矿产的掌控,以及应对危机时国家体制上的优势,这些筹码不仅能让中方经受住考验,还能在谈判中突显出自己的实力。
事实上,中美双方早已打断骨头连着筋
一边是,美国政客、精英想要打断中美关系的“骨头”,恨不得原地表演“割席断义”。就如大力营销“说中文,会包饺子,在天安门前晨跑”、塑造“中国女婿”形象的Meta董事长扎克伯格,就曾在听证会上言之凿凿:“中国从美国科技公司‘窃取技术’证据确凿”,呼吁美国加大对中国的制裁力度。
另一边则是,市场会公平地教育每一个不遵守客观规律的国家,又让美国人心存忌惮。如美国商会曾就中美“脱钩”做过警告:“如果美国将25%的关税覆盖中美双边所有贸易领域,那么预计到2025年,美国GDP每年保守损失超过1900亿美元”。
也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美国的对华表态往往充斥着悖论。此前,美国前财政部长耶伦、前商务部长雷蒙多等多次访华,不但在对华政策上没有提出缓和与改善,反而进一步提出要求:“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减少对高科技产业的投入、开放市场允许美国企业和资金自由进入中国,以及中国应允许部分产业链的剥离。”可真是“既忘不了对他的恨,又舍不得他给过得好”。
中国的迅速崛起,成了美国赶不走的焦虑。从2017年算起,中美贸易战博弈八年,“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但美国担心被超越的底层逻辑并不会让其善罢甘休。
未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博弈虽然激烈,但也仍然有限:
一方面,特朗普的领导风格更务实。特朗普的“商人本色”决定了他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和经济回报,即所有事情都可以谈判、交易和讨价还价。既得利益的争夺让贸易战层层加码,但他也清楚地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才是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的明智之举。
特朗普的商人思维使得美国从他的领导风格看,无论看起来多么立场鲜明,背后其实都固守“利益互换”的底层逻辑。当然,特朗普2.0版在领导班子上的特点是年轻化,这也决定了其执政风格的不确定性大于确定性。
另一方面,美国国力也不允许特朗普无限“折腾”。长期以来,美国主导的全球规则似乎赚足了“面子”,以军事援助彰显其“世界警察”的威风。实则以“美元—美债—美军”为代表的“里子”亏空,正在悄然腐蚀美国的根基。
不仅人民币的崛起和其他国家去美元化的趋势已经开始撼动美元体系;而且,美国靠发债维持的高消费与高赤字模式,也已经走到了瓶颈,加之制造业空心化带来的问题,正影响美国的军工生产能力。
因此,从长远来看,利益的争夺又将促成中美直接合作的空间。也就是说,中美之间除了竞争,更暗含着相互扶持

更多精彩内容可参见福卡智库特别专栏《中美:决胜未来十年》。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