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赖清德“并购论”究竟在打什么算盘?台海局势进入战略转折期|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5-05-27    浏览次数:
0
图片






一、赖清德“并购论”:“台独”阴谋的新伪装

近日,以赖清德为首的顽固“台独”分子,公然提出“两岸并购论”。赖清德将大陆比作“大公司”,台湾地区喻为“小公司”,声称“大公司吞并小公司需提出合理条件”,并扬言“岛民无法接受强行吞并”。

此言论一出,舆论哗然。这一比喻看似“温和”,实则是“两国论”的改头换面。

不但如此,林佳龙随后更是还在两岸问题上继续向大陆喊话,叫嚣:“台岛是不是一个国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说了算,台岛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是一个国家”。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台湾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有关言论只能暴露出某人的狂妄无知,是赤裸裸的台独挑衅。






二、美国压力之下的缓兵之计

赖清德此时提出“并购论”,似乎在有意迎合特朗普的言论。在中美经贸谈判并达成互降关税之后,特朗普曾表示这有利于“统一与和平”,如此表态引发民进党和“台独”势力的紧张。

尤其是特朗普过去在外交政策上利用各种手段谋取美国利益的行为模式,这让赖清德如坐针毡、坐立不安。为避免被美国完全抛弃,其试图以两岸“并购说”展现谈判姿态,迎合美方对台海稳定的需求。既表面呼应美方“商业逻辑”,又实则试探美国底线,避免被美国抛弃。






三、印度插足:地缘博弈中的“棋子”命运

在台海局势紧张之际,印度竟然也想在台湾问题上炒作挑衅。刚被巴基斯坦打得面子、里子都丢了,转头就碰中国红线。“印度台北协会”发布新闻稿称,“印度台北协会”与台方机构于5月21日在台北举办“台湾-印度投资策略伙伴论坛”,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安德拉邦、特伦甘纳邦、卡纳塔克邦等四邦政府代表率团访台与会,此为史上最大规模邦政府代表团。

印度在台海问题上的挑衅,本质是“印太战略”中的投机行为。但这种“远交近攻”的短视之举,不仅无法改变台海实力对比,反而可能成为中美博弈的牺牲品。






四、台海局势:战略转折与“逼统”新路径

当下,台海局势进入了极速调整的战略转折期。

从国际格局来看,特朗普政府逐渐放弃对台的“战略模糊”政策,对中国大陆发出所谓的“清晰信号”。

从岛内政治生态观察,台湾当局已经不是“切香肠”式的渐进试探,而是近乎摊牌式的挑衅。赖清德作为台湾政坛最具“深绿”意识形态的政治人物,其政治生涯始终与极端“台独”立场深度捆绑。

当前台湾社会正面临经济增速放缓、青年失业率攀升、能源政策混乱等系统性危机,通过高频度炒作“大陆军事威胁”,赖清德当局试图将民众对施政无能的不满情绪转化为对大陆的恐惧心理,然而这种操作模式无异于饮鸩止渴。2025年5月民调显示,赖清德执政满意度仅32%,不满意度高达55%,创台湾地区领导人就职周年新低,其中两岸关系恶化是主因。

不过赖清德只能继续赌,作为美国的棋子,不断在红线边缘试探,却不知美国从未真正为“棋子”而战。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从阿富汗撤军到乌克兰危机,美国“弃子”的剧本一再上演。今日之台湾,若继续在“谋独”道路上狂奔,终将沦为大国博弈的炮灰。

从大陆实力角度,两岸综合实力对比已发生根本逆转。20世纪80年代,大陆方面为促进两岸统一,开出了“叶九条”这样优厚的条件,甚至允许台岛方面保留自己的武装力量。但彼时双方实力与地位悬殊,台湾对于大陆和谈的要求视而不见。

而今,2024年大陆GDP达18.94万亿美元,台湾地区为0.79万亿美元,两者总量差距约24倍。歼-20隐身战机、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这些“国之重器”的列装,标志着大陆已具备“以压促变”的绝对实力。

在这样的形势下,“和统”愈发艰难,“武统”呼声很高,而“逼统”方式逐渐被提出,成为台海统一的第三条路。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