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巴以冲突已持续600天,加沙北部、中部、南部轮番遭到战火蹂躏,5.4万多人被夺去了生命。
2025年5月下旬,以色列发动代号“力量与剑”的军事行动,投入5个精锐师(超6万士兵、1200辆坦克),从北、东、南三方向全面进攻加沙,旨在彻底消灭哈马斯并建立“永久安全控制”。以军采用“拉法模式”升级版,先以空袭夷平居民区,再以装甲部队清剿。GIS卫星显示加沙北部78%建筑被毁,代尔拜拉赫人口仅剩12%。哈马斯则利用地下隧道网络开展游击战,摧毁数百辆以军装甲车辆。以军虽控制加沙77%土地,但在巷战中损失惨重。面对军事压力,哈马斯高级官员巴塞姆·纳伊姆表示,若实现永久停火,愿交出加沙控制权,条件包括以色列撤军、解除援助封锁及重建加沙。英法加三国发布联合声明,威胁48小时内对以色列实施制裁(含武器禁运、冻结高官资产),除非其开放人道走廊并停止军事行动。他们谴责以方强迫平民迁移的言论“令人憎恶”,并首次明确支持“两国方案”,承诺将承认巴勒斯坦国。美国态度则有了微妙转变。白宫虽维持对以色列自卫权的支持,但副总统万斯突然取消访以行程,被解读为与内塔尼亚胡政府拉开距离。特朗普则警告哈马斯及伊朗“将付出代价”,强化红海军事行动。另一边,地区力量介入持续升级。胡塞武装使用自研高超音速导弹“巴勒斯坦-2型”(速度超10马赫)袭击以色列内瓦蒂姆空军基地,威胁以军空中优势。“树欲静而风不止”。福卡智库在之前的研究中曾指出,这场中东战争大抵迎来四种“再平衡”的前景:一是美国施加足够的外交、军事影响力,迫使双方谈判、履行“两国方案”。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如果真有可操作性,早在1947年就该达成了,况且两方仇恨如今已堆叠到不共戴天的地步,促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二是美国放任事态激化,伊朗、土耳其等国直接向以色列宣战,那后者有可能被灭国。以色列的军事威名是打阿拉伯人打出来的,但在波斯人(伊朗)、突厥人(土耳其)这俩古典中东霸主面前,并没有太多耀武扬威的底气。一旦群起攻之,亡国灭种不是没有可能的。三是美国有限干预,确保以色列的独立,但其国内与周边很可能被打残、打烂。包括巴勒斯坦全境、黎巴嫩、叙利亚,甚至也门这一大圈地区都将卷入全面战争中,而美军也将在以色列陷入被动的必要时刻介入,最终可能以驻军形式塑造恰到好处的平衡,这种概率较大。四是内塔尼亚胡被暗杀或下台,伊朗、美国、犹太正统派都有这样做动机。总之,以各种手段帮甘茨等温和派上位,而后降温、停火、休战一气呵成,但和平大概率长久不了,无非等下一个激进派上台,为此,美国或许也要加大对以色列内政的操控与引导。如今,事态似乎正朝着第三种“再平衡”前景的方向迅速演化。在某种程度上,新一轮中东战争似乎也展示了未来三战的样式:阵线混乱、冷热相交、过程拖沓,在此消彼长的演化中,完成世界格局的大调整。战争是当今国际局势绕不开的话题。一方面,美国的以战养国之道,俄罗斯新的“战争金融”,让人不禁疑惑战争到底有多大的经济意义?打打停停、纷繁复杂的中东局势,到底会如何发展?武器在战争会如何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