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大而美”法案“闯关”成功,美国的四大矛盾掩盖不住了?

发布时间:2025-07-08    浏览次数:
0
图片

当地时间7月3日,美国众议院以218票对214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大而美”法案的立法。在随后的7月4日美国独立日当天,总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终于落地生效。

然而事件带来的争议和蝴蝶效应远远没有停止。此前,马斯克连发数十条帖文抨击该法案,并表示,如果法案通过,第二天就会成立“美国党”。事实也是,在法案通过的第二天7月5日,马斯克就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称“美国党”已于当日成立。美国党争正在进入深水区(详情可见:马斯克成立“美国党”,如何搅动美国政治权力格局?|研究报告)。
这项立法无疑标志着美国财政政策的重大转向。在6月26日的福卡智库内部研讨中,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教授指出,美国四大不可调和的矛盾,正在将其“山巅之城”的基座撕裂为相互倾轧的断层带。
一是,以加州动乱为代表,移民和种族矛盾、联邦与州权、政治极化等多重矛盾在美国集中爆发。这一方面源于移民与种族矛盾的难以调和:美国既需要移民填补底层劳力缺口,又吝于赋予其平等权益的矛盾早已埋下火种。另一方面更是“防集权、保分权”这一美国立国基因在当代的猛烈爆炸。联邦搬出宪法“最高条款”试图压制,地方则挥舞第十修正案主张“州权”自治。联邦与州之间的矛盾撕裂,正是两百多年前美国制宪者埋下的“州权地雷”被踩爆了。
二是,“特马”组合分道扬镳折射出政治精英与商业巨擘的结构性矛盾。一是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矛盾。马斯克的商业版图代表以新能源、航天科技、AI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而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仍锚定传统工业体系。二是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根本对立。特朗普主张反全球化,欲以保护主义高墙重振制造业;而马斯克为全球化代言,代表着跨国企业对开放市场与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天然渴求。 
三是,以哈佛与特朗普政府之争为代表,美国精英的“理性傲慢”与红脖子的“感性愤怒”形成不可调和的张力。特朗普政府对哈佛等顶尖学府发起全面围剿,本质是美国知识精英与“被遗忘的大多数”之间深刻裂痕的集中爆发。一边是哈佛精英们对国家政策的精密推演,一边是铁锈地带工人对生存困境的愤怒呐喊。当沟通桥梁断裂,共识基础崩塌,精英与民众的互信便如沙塔般倾颓。
四是,关税战、贸易战背后的国际矛盾,本质上是市场经济优化配置全球化展开的必然,而这一矛盾在市场经济内在逻辑展开下是无解的。特朗普抛出“全球剥削美国”“美国吃亏论”的叙事观,试图重构有利于美国的全球贸易体系,把关税武器化。正因如此,这一矛盾首先体现在与中国的全面矛盾,其本质在于两国对“生存权与发展权”这一根本性资源的激烈竞逐。其次是美国与所有贸易国的矛盾,通过“对等关税”胁迫欧盟、东盟等经济体在中美之间选边。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