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来自19个国家、总兵力达3.5万人的庞大阵容,以美国“美国号”两栖攻击舰、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和日本“伊势号”直升机驱逐舰为核心,在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展开了代号为“护身军刀”的联合军事演习。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815A型电子侦察船“天王星号”,正以全速逼近演习核心区域,距离仅剩数百海里。和“天王星号”一同出现的,还有052D型导弹驱逐舰“桂林号”,后方则有中国海警4203巡逻舰护航。回溯历史,近600年来中国历次对海权的探索,普遍重在防御,鲜有向外进行权力投射的战略意志:第一次探索,郑和船队重在寻找与中国旗鼓相当的贸易对象;第二次,北洋水师基于消极防御的作战理念,并不能起到保护和拓展对外海运贸易的作用;第三次,尽管中国海军开始从“近海防御”转变为“近远结合”,但仍难以适配百年变局下国际秩序的剧烈调整、难以回应海洋博弈的需要。如今,北约东扩的军靴踏过了冷战防线,联合国的“两国方案”也在落入加沙的炸弹中化为纸屑,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及在此基础上成型的雅尔塔体系,犹如柏林墙的混凝土碎块,正被百年变局扫进历史尘埃。面对咄咄逼人的特朗普嚷嚷着“收回”巴拿马、“买下”格陵兰、吞并加拿大,随着中国走入世界舞台中央,权力的“聚光灯”将照亮中国海军向外进行权力投射。要知道,1982年,刘华清将军就任海军司令员后,曾提“三步走”规划(2010年突破第一岛链、2020年掌控第二岛链、2040年遏制远洋霸权)。时移世易,海军长期“重在防御”的战略惯性与海洋博弈的复杂性,让“三步走”在推进中略有波折。福卡智库认为:在更新优化“三步走”基础上,中国海军未来或通过五大阶段性迭代确立海上影响力与战略威慑。详细内容可参见福卡年度智享会员(智慧版)中的《中国海军投射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