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政府投资基金进入战略精准化、运营专业化新阶段。《意见》明确突出以下创新导向:
- 要求产业投资类基金要强链补链,创业投资类基金要投早投小投长期;
- 设立容错机制,允许基金阶段性亏损,又鼓励社保、险资等长期资本参与支持;
政策催化下,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政府引导基金41只,募集总规模突破5052亿元,同比2024年增长63%。江苏、上海、北京、湖北等地频频出手,不是新设母基金,就是扩大子基金效用。例如,江西赣州推出赣深产业基金,目标规模50亿元,首期10亿元,采用“母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模式。重点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赣深共建产业园区。作为深圳对口合作赣州的首只基金,将推动大湾区产业向赣州转移。已促成超140个亿元以上大湾区工业项目落地赣州,年供货额超700亿元。又如,天津推出东疆海工产业基金,专注超深水钻井平台、氢能运输船等深海能源装备,强化京津冀海洋产业协同。依托天津“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政策,首创“制造+金融+运营”三位一体模式。例如,通过跨境租赁架构支持“蓝鲸1号”平台投入南海可燃冰开采,降低单台装备融资成本超千万元。然而,现有各类产业引导基金容易在市场化运作与落实行政战略意图的拉扯间被带偏:或是无法实现单点突破和自我循环;或是驱动行业泡沫、催生套利空间。把国家战略、引导基金和市场化资金有机融合,通过机制创新让市场与政府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是产业引导基金突围的关键。对此,福卡智库推出快咨询《地方政府用好产业引导基金的现实抓手》,将重点分析地方政府如何创新思路,在政策配套、优化服务、监管防控上下功夫,切实发挥好政府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报告还将清晰地梳理出地方政府用好产业引导基金的现实抓手,为盘活地方经济、实现产业转型提供前瞻性、方向性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