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这被媒体总结为“反内卷式竞争”。
当前,新能源汽车和电商是内卷最为严重的两个行业。17日,中央第四指导组聚焦“综合整治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专项工作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开展下沉调研。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中国式内卷也引发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近日,德国《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就尖锐地指出,中国企业看似充满活力的竞争,正在慢慢吞噬中国发展的耐力与方向。在工业企业活动中,内卷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随着企业产能和产量不断增加,其利润不仅没有上升,甚至可能下降。也就是说,随着产量增加,市场价格趋向于平均成本,最终出现亏损。那么,内卷为什么会发生在中国?并不仅仅因为中国人更加吃苦耐劳,更是由于中国作为超级大国,具有以下禀赋:一,中国超级大国丰富的地缘要素有助于自身建立全产业链优势,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的全覆盖。中国在科技产业中,不会仅仅满足于攻坚产业链中的一环,而是从基础科学到下游应用的全环节。而要实现全产业链构筑,需要实现多种地缘要素集成,包括地理条件、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等。二,中国超级大国复杂的市场需求给予了科技产业多元技术路线的发展空间。在科技文明时代,技术突破越来越呈现非线性发展,不确定性增加,多元化发展可以对冲风险。中国的疆域广阔,市场条件与比较优势参差不齐,这就给了不同技术路线应用的空间。以能源科技为例,中国既大力发展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保证传统能源供应;又同时推动新能源体系发展,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等多个领域同时发力。三,中国作为超级大国,在地缘变化前有稳定的战略空间。与中小国家容易在地缘变化中被冲击不同,中国拥有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超强的对外辐射力。作为全球经济安全岛,在世界地缘变化莫测的当下,中国将吸引更多的科创企业落地。这些独有的资源禀赋、特定的发展模式成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但也容易让市场滋生一种“逐底竞争”的倾向,卷产能、卷人工、卷价格……中国部分产业通过极致的内部竞争赢得了全球市场份额,却在国内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消耗战。中国让鱼子酱、石墨烯等变成了白菜价,却也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掣肘了产业升级。反内卷,不仅仅是经济模式的调整,更是发展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未来,如何将危机化为转型机遇?更多精彩内容,可参见王德培老师新作《产业变局与四个“铁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