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翻车”翻得有点快。前脚黄仁勋才刚来中国,穿着唐装亮相北京,高调宣布可以向中国市场销售H20显卡,还对着央视镜头连说三个“非常”:“非常兴奋!非常期待!中国市场非常重要!”。后脚,英伟达就因为H20的“漏洞后门”风险被有关部门约谈。
这并非小事。首先,网信办披露的信息非常详细,显示出问题的严重性。其次,约谈发生在黄仁勋访华并表示友好之后不久,打破了英伟达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表象。最后,从宏观背景来看,今年我国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备受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网信办约谈英伟达可能是迫不得已之举。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也透露,英伟达算力芯片“追踪定位”“远程关闭”技术已成熟。要知道,H20是英伟达根据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要求,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低配版AI芯片。数据显示,英伟达在2024年售出了约100万片H20。如果每片芯片都有后门,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的AI产业安全将暴露在美国的监控之下。近一年来,由于频繁访问中国,舆论甚至认为黄仁勋已取代马斯克,成为中美商业合作的新桥梁。黄仁勋也曾多次向特朗普提出警示:若实施对华芯片禁售,将直接刺激中国科技企业加速自主创新,反而推动其芯片研发进程。这一举措不仅会迫使英伟达退出其在中国市场多年经营积累的商业版图,更将使其市场份额被本土竞争者迅速蚕食。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始终担忧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追赶态势。毕竟,高端芯片技术不仅是美国维持科技霸权的核心支柱,更是其在国际博弈中实施技术遏制的战略武器。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实测数据显示,华为的昇腾910B与H20算力基本持平,均为H100的20%左右。在典型AI训练场景下,昇腾910B功耗略高但国产化适配更优。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地阻挠和封杀只是减缓了我国自研芯片的速度而已。其实,早在2021年,比尔·盖茨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度依赖外国技术终将受制于人,但美国的打压不会让中国半导体技术消退,反而会激发中国的创新活力。中国芯片为何“越卡越大”?深层次来看,恰恰源于芯片产业自身的三个基本特性,这些特性与中国的产业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良性互动。第一,技术高端并不等同于市场规模大,芯片应用的“金字塔”结构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重要发展空间。在芯片领域,7nm以下制程的高端芯片虽然技术含量最高,但市场规模反而较小,主要用于高性能计算等特定领域。相比之下,28nm以上的成熟制程芯片虽然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却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擅长的领域。以中芯国际为例,其28nm及以上制程产能持续供不应求,不仅带来稳定的营收,更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支持。这种“以量养质”的模式,正是中国芯片产业突围的关键路径之一。第二,芯片的市场价值主要体现在应用端,而应用创新可以倒逼芯片技术进步,在这一点上,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中国在智能手机、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正在催生大量芯片新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些应用场景为芯片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比亚迪就是典型案例:通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度应用,其不仅掌握了车规级IGBT的核心技术,更形成了从芯片设计到整车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这种“应用倒逼创新”的模式,让中国企业能够从市场需求出发,实现技术突破。第三,芯片产业是全球化的典型代表,产业链高度分工,任何环节的断裂都会损害所有参与者的利益。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可替代。韩国企业对美国“芯片四方联盟”的谨慎态度、欧洲企业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倾向,都说明市场规律终将战胜政治干预。“在全球化的今天,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改变产业链布局,只会带来多输的结果。”这三重特性的叠加,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打压政策难以奏效,更揭示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逻辑:通过在大规模应用市场建立优势,以应用创新带动技术进步,同时利用全球产业链的相互依存,实现共赢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既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又充分发挥了中国的比较优势。照此趋势演化,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持续创新、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中国芯片产业“越卡越大”的态势很可能进一步强化。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各种有利因素竟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形成共振,构成了中国芯片产业加速发展的关键动力。英伟达走向辉煌的时刻,是AI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刻,却正好也是中美开始撕破脸的时刻,是世界秩序即将大变的时刻。美国政府祭出的制裁只是削弱了美国芯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更加速了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阉割芯片已翻车,黄仁勋的中文说得再溜,也按不住即将井喷的中国企业。留给英伟达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