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如东: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的“首站试验田”

发布时间:2025-08-07    浏览次数:
0

福卡智库承担的《如东县加快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策应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课题研究》项目,于2025年7月24日下午通过结题评审。

一、战略北翼,如东的协同创新布局

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如东县委县政府将“拥抱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作为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

2025年3月14日,以“‘五彩’新如东、沪北新机遇”为主题的2025如东产业发展合作恳谈会上,9个涉及产业创新战略合作的项目集中签约。其中,总投资50亿元的新型量子点薄膜发电新材料项目格外引人注目。如东县50%以上的项目信息来自上海,60%的企业与上海有业务来往,70%的进出口依托上海。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正吹响向国家级开发区跃升的号角,做大做强“一主一新一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如东依托86公里海岸线资源,明确提出向海发展战略,力争到2030年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二、产业共振,沪如协同的实践路径

半导体产业链在如东的崛起是沪如产业协同的典型案例。如东半导体产业从装备制造、材料生产到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制造,正逐渐形成完整产业链。

如东的产业吸引力不仅来自区位优势,更源于其精准的招引政策和营商环境。如东今年相继出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政策举措、人才新政“70条”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该区新修订了促进半导体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16条”等重磅激励政策。

如东的营商环境彰显亲商基因,从“拿地即开工”的审批改革,到“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始终以“奔跑者”的姿态为企业保驾护航。“26°C温馨服务”品牌成为如东招商的“金字招牌”。

三、创新生态,离岸孵化与人才飞地

如东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的关键一招是构建“上海研发—如东制造—全球市场”的产业链条。如东·上海大零号湾离岸孵化器应运而生。当黄浦江的智慧之光遇见长江口的澎湃动能,期待看见“上海基因”与“如东特色”交融共生。

四、海洋经济,如东融入协同区的独特优势

在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中,如东最大的差异化优势是海洋资源。在绿色能源领域,如东已建成32座风电场,装机规模562万千瓦,约占江苏全省四分之一,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40万千瓦。同时,依托洋口港阳光岛,建设了中石油、国信、协鑫汇东等LNG接收站重大能源项目,打造国家级能源岛。

同时,在洋口港、洋口镇两大板块,已集聚嘉通能源、金红叶、优嘉植保、九九久等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江苏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基地。

五、未来展望,协同创新的如东路径

创新成果在如东转化,如东提供中试基地、应用场景和产业配套;优质项目在如东生根,如东保障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战略资源投向如东发展,以最高效率、最优服务、最大诚意与企业携手前行。

如东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共建专业研究所及重大科创项目、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等,全面提升高水平科技供给能力和科创服务能力。

当上海的技术、资本、人才与如东的制造能力、空间资源、绿电优势相融合,正在长江口北翼培育出一片“科创飞地”。如东从半导体产业链的完善到离岸孵化器的运作,从海洋经济的崛起到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昔日的海滨县城如东正以长三角北翼产业新高地的姿态,迎接上海科创中心的辐射。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