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硅谷最重要的三家模型大厂,在同一天发布了各自具有节点意义的模型。
谷歌发布了Genie 3模型,用户可以通过它和它生成的3D世界进行实时交互。Anthropic更新了它主打的Claude Opus系列,发布Claude 4.1 Opus,编程能力继续突破。OpenAI预告了许久的开源模型也终于来了。这个名为GPT-oss的模型,是继GPT-2之后再度开源的语言模型。三个模型在24小时内接连发布,AI领域再次开启了充满火药味的竞争。但与过去只比拼“谁的模型更强”的单一维度竞争不同,这次各家更偏重于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展示着不同的进化状态——AI正走向更复杂和多元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微软、Meta等巨头的AI资本支出占销售额超34%,如此巨大的投入似乎只是在助长AI的泡沫:英伟达H100芯片交货周期从8个月骤降至3个月,渠道库存激增40%,台积电5nm产能利用率下滑,预示着AI的真实需求低于预期。近日,王德培老师受邀参加了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虽然AI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需要注意的是,AI也难以摆脱新产业“偏态分布”的规律和宿命,即:AI产业成熟曲线左边的斜率相当高,经过巅峰的拐点以后便将缓缓向下。具体来说,AI产业曲线左边的陡峭,是由于科研突破之后,舆论将其放大,资本随之云集并大量投入其中,导致AI产业的前期发展相当迅猛。而曲线的顶峰,将是产业的“血洗”阶段。到了曲线右边,将只剩下1/ 3的资本能够“顶住”继续往前走,这个时候才将进入到AI产业的应用阶段。如今,随着AI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AI到底会走到人类的对立面,对此,王德培老师认为,AI的发展实际上将导致权力的转移。那么,中国AI产业什么时候会进入下坠式转折前的顶点?未来,美国和中国在AI领域又将如何争夺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