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个月时间,多位民营企业家非正常死亡,且都是“坠楼身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是生意失败、遭受营商环境的压力、债务缠身、抑郁症,等等,也可能是各种因素的叠加。
当下,和中国经济周期一样,企业家也在经历转型的阵痛。一方面,企业家群体感受到“春寒料峭”,全球供应链重构、技术封锁加剧、国内市场内卷化;另一方面,政策暖风频吹,各方面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重视度都在提升,包括召开民企座谈会,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推出首部《民营经济促进法》,决策层也接连喊话“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释放“超级定心丸”等。企业家的问题不只关系到个人,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从系统的角度看,让社会充满活力就是要对抗社会系统可能出现的熵增现象,换言之,要去推动熵减——生命以负熵为生,而企业家就是耗散结构中的负熵。其一,熵代表的是无序,而负熵表示的则是有序,企业家正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创造有序的市场。企业家往往能够敏锐地发现供需结构的不协调、何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哪里还有未开发的市场、使用什么样的技术设备最有效率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很大,主要是来自企业家套利活动导致的配置效率的改进,来自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其二,一个封闭孤立的系统走向熵增——死亡,开放创新的系统才能在耗散过程中产生负熵流,而企业家的天职就是创新。企业家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创新者”的面目出现。他们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用工厂制度代替庄园组织,用经济契约代替人身依附。他们开辟了一个个“新大陆”,乔布斯将手机重新定义为“移动互联网终端”并创造了iPhone是一种创新;阿里巴巴搭建的平台商业也是一种创新;TikTok通过AI进行内容分发、大疆消费级无人机将军用技术民用化等都是一种创新。当企业家普遍感到心凉、心累,社会自然缺乏普遍活力,国家经济就会困难、呆滞。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发社会活力的前提就是要保护企业家、激活企业家,给企业家提供生存发展的肥田沃土。“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政策暖流渗透进毛细血管,当企业家也要学会在风暴中调整帆索,在此背景下,企业家读什么书、进什么圈、做什么事、布什么局、找什么人背后就隐含着破局的密码。对此,福卡智库推出快咨询《当下企业家应该读什么书、进什么圈、做什么事、布什么局、找什么人》,本报告将从多维视角剖析当前企业家所面临的时代大势,帮助企业家看清大势和自身定位,并进行社会经济、“倒三七”谋篇布局等思维切换,为企业家提供一些心智启迪与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