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印关税落地——8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叠加此前关税,对印度的总体关税税率,达到50%。
特朗普的理由,是印度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还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其中大部分石油谋取暴利,所以要“大幅”提高对印度输美商品的关税。随后,印度外交部发布声明,认为特朗普的这项行政令“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声明补充称,“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保护国家利益”。路透社8日援引未具名印度官员的话报道,由于美国对印度加征高额关税,印度已经决定暂停执行购买美国武器装备的计划。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要知道,此时距离年初莫迪访问美国和特朗普热情拥抱,仅仅过去了6个月。与此同时,《今日印度》等多家印媒当地时间8月6日援引知情人士披露,印度总理莫迪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如果成行,这将是莫迪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路透社就相关报道提到,这表明,在与美国关系紧张之际,印美两国的同盟关系可能会重新调整。从又搂又抱到“你死我活”,美印关系究竟怎么了?中印关系上,美国因素又起到了多大作用?实际上,对美国的强硬态度再一次印证了,印度也有着自己的大国雄心。论国土,印度以297.4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占南亚总面积的78%、居世界第七位。论人口,超14亿的人口规模不仅为印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每年超1200万年轻人涌入劳动力市场;也为军队提供了充沛的兵源。论经济,印度国家转型机构于2025年5月宣称,印度GDP达4.2万亿美元,超越日本的4.19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另一方面,英属印度的历史回响撑大了“大国雄心”不断向上的野望。英国曾以印度为依托,向外发动侵略战争,其鼎盛时期控制着西起霍尔木兹海峡、东到马六甲海峡的广大区域。对于自以为继承了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殖民遗产、是大英2.0的印度而言,这种历史上的“辉煌战绩”持续激发着其“大国情结”,也不断撑大其雄心,在南亚持有一种“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霸权心态。然而,内部的产业偏态、种族分裂等问题又死死锁住印度向上跃迁的空间,进而催生其扭曲的政治心态——投机主义倾向。在外部就表现为朝秦暮楚、左右摇摆。即利用大国集团之间的冲突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打着“不结盟运动”的旗号在双方之间待价而沽,从两边分别攫取利益。就此来看,尽管中印双方关系呈现积极转圜迹象,但中印关系所面临的根本障碍,不在于短期误解,而源自结构性矛盾。印度在地缘政治上的强排他性思维,让其在处理对华问题上往往被“零和博弈”的心态挟持。相较而言,五千年历史练就了融通勾兑的“中庸之道”,近年政经实力的跃迁又激发出战略自主的中国智慧,在国际政治关系问题处理上始终持有“非零和博弈”的务实思维,往往容易跳出非此即彼的对抗与冲突,穿透博弈双方的对立统一。面对印度扭曲的政治心态和投机的战略行为,中国将在刚柔并济、软硬兼施中拉宽战略纵深与调摆空间:一方面,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战略大方向。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趋势,不放弃以和为贵、实现双赢的理想状态,将始终为中印合作留足余地。说到底,“中印携手将极大推动亚欧大陆的经济融合”,“只有中印两国走到一起,‘亚洲世纪’才会到来”。政治投机倾向相当于频繁换队,或许能让印度短期内在大国之间左右横跳攫取最大化的利益,但不仅持续消磨他国对印度的战略信任,也导致印度自身战略的不稳定性,相关政策“零敲碎打”、处理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其国运横盘辗转迟迟无法向上攀登。而这又进一步扭曲其政治心态,将“大国雄心”寄托于政治上的投机取巧。在此背景下,唯有不断拉开中印之间的差距,夯实硬实力形成对印的战略震慑,才能死死按住印度投机取巧的小心思。就此意义而言,在对印关系处理刚柔并济、软硬兼施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动态平衡,融通竞争与合作、模糊两方关系的泾渭分明;但其中,“刚”与“硬”是对印难以回避的51%。在一定程度上,“刚”与“硬”是“柔”与“软”的前提,前两者是一道防止中印关系崩盘的安全底座,后两者则为双方合作空间上探提供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