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美两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发布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继续暂停实施部分双边加征关税90天。在保留对彼此商品加征10%的基准关税的同时,暂缓生效24%的对等税率。
要知道,特朗普政府前脚刚刚宣布对几十个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后脚却暂缓和中国的部分关税,美国为何有“多幅面孔”?有分析指出,中美谈判是各自利益与实力博弈的结果,并不能挽救濒死的自由贸易体系。相比起中国来,美国的小弟们就只能任其宰割了。例如,前段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签署的美欧贸易协议,就引发了轩然大波。该协议被广泛批评为“不平等条约”——欧盟需承诺向美注资6000亿美元,并斥资7500亿美元采购美国能源,而仅换取钢铝、芯片及酒类之外商品15%的关税优惠。算下来,完全就是特朗普空手套白狼。可见,当前国际贸易关系已从要素的优化配置进入到靠实力说话的阶段。早在北约峰会落幕之际,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以“爸爸”谄媚称呼特朗普的“荒诞剧”就席卷了全球,白宫视频赫然标注《爸爸回家了》。但另一边,盟友军费承诺堆砌的“孝心礼单”下,乌克兰的安危却被弃若敝屣。当国际政治沦为一场“认爹仪式”,折射的正是旧秩序崩解的魔幻现实。过去十字军东征时“虔诚战士”尚能劫掠致富,今日“妈宝”效忠换来的,只有能源断供、产业凋敝与战争边缘化的深渊。将美国尊为“爸爸”,绝非盟友一时谄媚,而是二战后西方秩序演化的必然结果。冷战时期,美国以军事保护伞覆盖北约、以美元体系收割全球红利、以价值观同盟编织“自由秩序”,构建起“父权式”治理结构。盟友的服从源于三重现实:核武库的绝对威慑、经济抽血的单向获利、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如同罗马帝国以“庇护者”身份统御附庸国,权力与贡赋构成共生链条。然而历史规律昭示,任何霸权体系的崩塌皆始于内在结构的锈蚀。美国今日“爸权”不稳,根源在于三大支柱的同步朽坏。美国并非未察觉危机,但其政治体系已陷入“护城河陷阱”之中。三权分立的设计本为制衡,如今却成改革绞索,任何触及既得利益的变革,必遭参议院冗长辩论封杀或最高法院违宪裁决,连马斯克等科技新贵撬动旧秩序的努力都举步维艰,普通民众在“金钱民主”中更是逐渐被系统性边缘化。历史曾给过美国自愈的机会:19世纪南北战争粉碎奴隶制、1960年代民权运动打破种族隔离,皆因危机倒逼出“否定之否定”的革新勇气。但冷战后“历史终结论”的傲慢,使理论探索停滞、利益集团固化。政治正确异化为“不能触碰的神圣之主”,制度便丧失扬弃能力。而今美国的内外乱局,皆预示这个超级大国正滑向“慢性死亡”的十字路口。随着美国霸权根基的持续耗散,长期寄生在“父权秩序”下的“巨婴”们正陷入集体性恐慌。可惜,连美国都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