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消息指出“英伟达和AMD已经同意针对在中国销售的芯片向美国政府缴纳相关收入的15%”,随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议上证实了这一点,并表示将考虑允许英伟达在中国销售基于最新Blackwell平台的AI芯片。
特朗普的举动却令美国的安全专家们深感担忧。前拜登政府商务部顾问菲利普斯·罗宾斯直接戳穿:“如果报道准确,那就表明政府正在用国家安全保护来换取财政部的收入”。然而,这恰恰表明中美之间的AI博弈已经到了最激烈的当口。美国为什么如此忌惮中国的AI发展?归根结底,在进入新一轮产业变局后,不同国民禀赋造成的经济文明代差被推上了高地:一方面,去全球化浪潮分割了自由市场,全球出现经济板块化特征,内部国民禀赋的影响权重被拔高。当下,各国纷纷在产业政策上加码,以往英美等发达经济体笃信自由市场,对政府直接出手扶持产业发展往往讳莫如深。但随着新一轮产业竞争白热化,国家在产业变局中权重不断攀升,与所谓“自由市场”渐行渐远。与此同时,各经济体之间结成板块,由于每个板块间的要素流通成本被抬高,世界产业链难以形成以往相互补充的格局。未来各大板块的产业前景内部因素的权重更大。另一方面,科技文明下,创新能力或将是各国产业竞争中的核心要素,国民禀赋中的“人文禀赋”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要比拼创新能力,各大经济就要比拼谁是创新的乐土,谁能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目前各国都在为产业变局积蓄人才优势,例如面对AI时代,美国能源部(DOE)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制定了一项试点计划,到2025年培养500名新的研究人员。在中国,2024年七部门印发《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计划从2024年到2026年,联合组织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力争在此期间全国新培育领军人才1.5万人次以上,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万人次左右。放眼未来新一轮产业变局,各大经济体的竞争优势或将向国民禀赋回归。其中,中美或享受超级大国的红利,成为引领者。未来的AI产业,除了中美之外,欧洲、日本等经济体似乎也只能处于第二梯队,因为这种资本、能耗双高的产业,也基本只有超级大国才能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