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创博会“福卡智库日”活动圆满完成。创博会由上海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团市委、市文创办等单位指导,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主办。本次活动汇聚了众多行业精英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无界融合与新金融领域的未来发展。
本场活动由福卡智库副所长杨国振主持,上午的议程围绕“无界融合,共赢未来”这一主题展开。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孙建平在致辞中指出,资源共享是当前发展的关键,利用好现有条件,借助科技的力量,在共生的土壤中不断破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国家科技部地热发电关键技术专项计划项目负责人、宝莲华新能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熊健,以《能碳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破局与共生》为题发表演讲。他深入剖析了能碳一体化的核心逻辑,即破解排减排与发展的平衡难题,实现复杂系统的全局优化。同时,他还展望了能碳一体化的未来六大趋势,包括技术创新推动深度脱碳、多能互补与系统协同强化等,为能碳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数联数据总经理单晓炯则聚焦于《新环境下数字经济发展与实践》。他强调,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据资源与AI驱动的市场服务能力。通过分享中数联在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模型的两个成功案例,他展示了数字经济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荣程五洲数字科技集团总经理李春雷以《四方平台:产业服务新模式》为主题,探讨了产业服务的新路径。他认为,产业服务应作为连接市场政策与企业的重要纽带,通过新的思维、机制和工具,共同赋能高质量协同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建筑行业为例,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建立一个平台,通过技术赋能,链接各方优势,补齐各方短板。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副会长王德培发表主题演讲《十大产业新趋势——五大基本要点》。他指出了未来支撑经济发展的十大产业,如AI与人工智能、核聚变、电力变性、人形机器人等,在此基础上,预判未来将会出现以下趋势:中美将在世界上形成类似南极北极的两极化;各行各业产业变局的速度会加快,由此带来新的颠覆;生产力的效率和生产关系出现严重失衡等。下午的议程以“新金融,新引擎”为主题,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服务专委会执行主任兼秘书长张柏琳主持。福卡智库常务副所长孙晓莉在主办单位致辞中指出,在百年变局之下,全球格局、经济脉络、技术浪潮和社会形态都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打破思想的禁锢、路径的依赖和增长的瓶颈,在迷雾中寻找新的方向,成为我们共同的任务。然而,破局并非最终目的,共生是更应寻找通往更高层次发展的路径,这要求我们超越简单的竞争逻辑,构建新的连接方式、协作模式和价值网络。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朱培隽在致辞中强调,本次论坛以“新金融,新引擎”为主题,这个主题的选择紧扣时代命题,精准切中时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是新金融的核心内涵。他指出,新金融的核心内涵,就是要坚定不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新引擎的核心内涵,就是金融必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支撑。本次论坛以更高维度、更宽视野汇聚时代智者,共同描绘中国金融特色的强国之路的未来图景。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服务专委会副主任赵基致辞时表示,当前全球数字化浪潮奔涌,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正在重构金融的底层逻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急需金融精准滴灌创新、绿色、小微等关键领域。金融的迭代不仅是技术工具的迭代,更是发展理念的重塑、运营机制的革新和制度型开放的突破。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赵永超就数据交易市场建设发表演讲。他深入探讨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金融领域的资产化、市场化与应用前景,为理解并释放数据要素的核心价值提供了关键思路。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执行所长孟添以《破局与重构——上海科技金融创新的范式升级》为主题,结合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对科技金融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了科技金融最新政策,并结合实际案例,剖析了科技金融的发展态势。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副会长王德培发表主题演讲《与美西具有本质差异的金融之路》。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深刻内涵,从全局高度剖析了在历史性交汇点上金融领域面临的新机遇。他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的“磨合期”,新旧变量交织,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模式创新与生态重构提供了广阔天地。但无论是科技金融还是其他的金融模式创新,中国的金融必须与美西具有本质差异。此次创博会“福卡智库日”活动,为科技、产业、金融的无界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希望在未来看到更多创新成果的出现,共同推动共生业态的生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