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各大城市危机意识越来越强,都将“科创”相关概念攥得越来越牢。
各大一线、准一线城市大干快上,把市内仅有的“大衣料子”(地段好、名头大的板块)重新整修,挂上“科创招商”的牌子,“卷”得不亦乐乎!奈何,现实不尽如人意。
不少项目供大于求,反招致城市间残酷的“免租大战”。自2025年3月以来,从深圳到苏州,从成都到杭州,轰轰烈烈的“零租金运动”在全国产业园区上演。概因园区“闲置空间”较多、供应过剩。部分城市加紧出“盘外招”,争抢科创企业这个“香饽饽”,如成都市,其人工智能+孵化加速园总建筑面积达14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可享受最长3年100%租金减免。
“吃饱了这里,自然饿瘦别处。”新浪财经数据显示,2025年,重点城市研发办公平均空置率普遍高于50%。
为什么园区科技招商不尽如人意?
轻科技、重科技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俗话说“圈子不同,不必硬融”,城市与科创固然有契合之处,能相互赋能,但历来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把轻科技、重科技放在哪里最适合?
未来城市要如何运营城市空间?
张江为什么既能承接大规模产业链与中试需求,也能充分调动城市的人才与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