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要 目
★总结2023,展望2024——“28个字”
如果说2023年经济走出了进二退一、波浪式发展的复苏曲线,那么展望2024年及未来则可收敛为“28个字”:适度恢复、结构萎靡、问题临界、压力不足、多空对峙、长期横盘、五到十年。
★ 全球货币:抛锚、寻锚、锚定?——演化的阶段性分析
美元霸权崩溃信号频现,全球货币新锚何处寻觅?全球货币体系的未来绝不是单一霸权的延续,而是多元化、复式化、数字化与去中心化趋势的交融。
★ 10年后再无“鸡娃”?——合成谬误、釜底抽薪
“鸡娃”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教育、学校、家长、社会的“合成谬误”,随着时代的釜底抽薪,十年之后也许再无“鸡娃”,教育体系也将随之迎来巨大变革。
★ 去“果链”,加“特链”——马斯克眼光超政客?
如果说苹果做出了基于当下产业发展、政治博弈的理性决策,那么在一定程度上,特斯拉的布局则已穿透当下、超越政客。
★ 民企如何做大?如何保住“老大”?(下)
一般而言,民企做大至少需经历12个阶段,且各个阶段层层推进。而民企做大的秘诀还隐藏于如何“守住老大”的解决方案中。
去“果链”,加“特链”——马斯克眼光超政客?
(详细分析可参阅《福卡分析(上海)》2024年第02期
《去“果链”,加“特链”——马斯克眼光超政客?》)
同样作为美国高科技巨头,苹果和特斯拉对中国供应链正采取截然相反的调整策略。一方面,“果链”退出意味明显:苹果在“去中国供应链”。拿iPhone手机的成本构成来说,中国供应零部件占比从iPhone12的4.7%下降到iPhone 15的2%。其中,欧菲光在被踢出苹果供应链以后,净利润直接暴跌了96%,并遭遇连续三年的亏损。在与34家中国供应商终止合作关系之后,又有13个中国供应商被踢出“果链”,苹果开始向印度等东南亚市场转移,并鼓励代工厂搬到印度市场发展。另一方面,“特链”却坚定加码:不仅将中国供应链本土化率提升到95%以上,特斯拉在上海工厂的员工也几乎全是中国人。一台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特斯拉轿车,包含超过400家中国本土一级供应商为其生产的零部件,其中超过60家供应商已加入特斯拉全球供应链体系。特斯拉公司制造副总裁直言:“特斯拉在中国的成功,更大层面上是中国供应链的成功。”两家企业为何对中国供应链采取如此相去甚远的抉择?
在此背后呈现出苹果和特斯拉大相径庭的经营策略。一是苹果看重劳动力的优势,而特斯拉注重生产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