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经济还很疲弱,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却创27年新高!“价格失灵”?|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

发布时间:2022-02-17    浏览次数:
0

编者按: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形势的变化既影响经济大势,也反映经济变局。福卡智库“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系列文章以穿透表象、深入规律的视角,揭示中国金融发展过程中跌宕起伏背后的逻辑与脉络,为读者把握中国金融乃至经济形势变化与趋势提供参考。

疫情爆发初期至今,大宗商品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从初期下坠到去年以来的雄起,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疲弱之时,打了个大翻身仗。

今年年初以来,在全球大类资产受挫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依旧表现抢眼。

特别是原油、铜、铁矿石、煤等主要工业原料及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价格,均跃升至多年来的最高水平,部分商品价格甚至创下历史新高。截至今年1月底,CRB指数同比上涨46%,涨幅为自1995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值。

如此跌宕反转,在抢眼之时,让众多下游行业承压。



福 卡 智 库



 01


 周期性跌宕走势



将时间线拉长,可以看到,价格跌宕起伏的震荡是大宗商品常态。

过去二十年大宗商品经历了两轮较大的跌宕起伏周期。

第一轮上涨行情发生在2002年,在中国正式加入WTO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场也迎来了长达将近10年的黄金周期。

伴随着中国市场全面接入全球贸易链,全球贸易活动愈演愈热,全球经济增长持续加速,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显著提速,出现了一轮典型的由需求端推动的大宗商品周期。

大宗商品量价齐升,商品价格指数(CRB)从2002年初至2008年6月之间一路从210飙涨至480上下。随后由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冲击全球经济,本轮大宗商品的上扬周期也随之戛然而止。

第二轮上行周期则出现在2008年底。受金融危机影响,商品价格指数(CRB)指数曾一度回落至310左右的低点。然而,大宗商品的低谷并没有持续太久。

为了避免陷入金融危机泥潭,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加大基础建设投入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拯救经济。各主要国家大手笔的刺激性政策不仅救经济于水火,且大宗商品也在此轮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重拾上扬势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不但收复失地,且表现超过金融危机爆发前,即在2011年上半年CRB指数就迅速反弹至580左右。

然而,本轮大宗商品价格虽然再创新高,但由于全球经济持续处于疲软态势,商品价格也在达到顶峰后再次进入下跌通道,陷入了将近10年的商品熊市,并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跌破至低位。

不过,疫情在冲击全球经济的同时,却再次成了大宗商品“转运”的契机,开启了新一轮上行周期。

随着疫情影响下的全球供应链危机逐渐暴露,叠加疫情后全球央行纷纷采取的货币宽松政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迅速反弹,进入价格全面上涨阶段。



福 卡 智 库



 02


   价格“失灵”的本质  



透过大宗商品周期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好,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也罢,期间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都要远远高于过去几次衰退后的同期升幅,呈现出“飞离”供需基本面的特征,似乎在反映经济基本面上,大宗商品“价格失灵”了。

这给预判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带来了困扰,也让有关预测动辄被现实打脸。

按经典理论,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但现在理论好像被颠覆了,价格信号越发混乱,给工业生产乃至社会的稳定带来极大损失和不确定性。

相比全球经济复苏的一般表现和节奏,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出的反常、混乱的走势无疑让供需两侧都处于被动状态。但归根结底,这种“价格失灵”本质上还是对当下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一种反映。

首先,流动性过剩使大宗商品日趋金融化。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疯狂放水印钞成了对冲经济颓势的常规手段,各国因救市释放的巨大流动性将难以轻易退出舞台,以黄金、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成为货币之锚早已不是新鲜事,这一次更多的能源、资源品如稀有金属、铜,甚至铁矿石都将被裹挟其中,难脱金融化的命运。

另外,全球经济复苏向好的预期以及对通货膨胀的避险需求也吸引了一些投资基金参与商品市场,这种投资需求导致了部分商品走势偏强。

其次,全球经济结构性复苏加剧供求矛盾。在病毒变异、通胀、货币政策退出的叠加影响下,各国疫情管控力度和经济恢复的阶段和速率都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经济体之间“错位”明显,打乱了原有的供需节奏,主要供给国生产和供应恢复大多都滞后于需求端恢复,造成阶段性供求错配。

但由于各国对经济复苏的迫切需求以及疫情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市场上的供求错配现象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将愈演愈烈。

再次,就是地缘政治因素。例如伊朗核问题早已成为影响国际油价最重要的因素,其不仅直接增大了供给中断的风险、推升了油价,也间接提高了黄金市场抗通货膨胀的作用,提升了金价。

再如当下俄欧能源关系僵化导致的欧洲能源危机成为了本轮天然气、原油等能源商品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长期来看,由于未来20年亚洲的能源需求占全球需求的比重将不断提升,资源争夺问题将进一步导致资源地缘政治关系日益紧张,总体上将促使一些投资者买入商品以求避险,从而推动商品价格的长期走强。



福 卡 智 库



 03


   判断价格的坐标失灵 



可见,所谓“失灵”不是大宗商品“价格失灵”,而是判断价格的坐标动辄失灵。

基于供求判断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往往会看走眼,在于大宗商品价格早已从供求决定论转向由供求、金融、地缘、货币等撮合而成的复杂的对角线,且金融、地缘、货币往往会成为突发性的扰动引子,放大价格的波动性,增加对价格对角线的把握难度。

换言之,从长远来看,尽管在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方面,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供求关系,金融投资、地缘等因素权重的上升只是推波助澜地加大了波动的幅度或离散度,但在一个特定阶段内,金融、地缘、货币等因素会“反客为主”,成为主导大宗商品价格走向的核心变量。比如,过量货币投放的后果最终将在大宗商品等领域以价格疯涨的方式体现出来。

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短时期内集中快速上涨,无疑增加了相关实体产业的压力,但从辩证角度来看,能真正调整发展结构的宏观调控者之一就是价格(其他还有环保和维权),其不仅可以修正过去被人为扭曲低估的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倒逼产业结构升级,还将进一步削弱人为因素对资源配置的干预,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说到底,没有不对的价格,只有过了时的分析框架和角度下的被动与盲目。

关于金融形势更多分析,敬请关注后续“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系列文章。

相关文章

《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很少提金融创新了?|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

《熔断、高估值、危机四伏!为什么美股还没有引爆金融危机?|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

《两大过剩让世界战战兢兢!美国将再次引爆世界危机?|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

《全球不到2年印发了5000年的货币?世界货币大膨胀,中国金融大收敛,为何中国与世界“背道而驰”?|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

《金融收割世界?阴谋还是阳谋?|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

- END -


图片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