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航空三足鼎立格局萌芽!中美航空航天竞争的底牌是什么?|航空航天系列

发布时间:2023-06-09    浏览次数:
0

《三天两件大事 欧美担忧、日本反省 中国已走到舞台中央|航空航天系列》一文中,对于大家关心的航天航空业三大疑惑进行了论述。

今天要讨论的则是最核心的问题:未来中国如何才能在航天航空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来决胜航天航空业的底牌又是什么?

这就要从未来航天航空的趋势说起:



福 卡 智 库



01


航空的ABC新格局



大飞机作为“工业之花”,立于所有产业金字塔的顶端。中国“十年磨一剑”,C919横空出世是必然。

只不过,相较于军用飞机可不顾成本倾力打造,民航飞机并非能够造出来这么简单,还有生产效率、维修成本、市场压力、商业利润等要求,更关键的是载客的安全性如何保障。

因此,中国大飞机不单要飞起来,更要飞出去,取得欧美适航证还将经历国家政治与市场力量的角力。

C919在设计性能(比同类现役机型减阻5%,CO2排放低12%-15%),直接运营成本(降低10%)和售价(比波音和空客同等机型的价格低20%左右)上具有明显优势。

至2022年底,C919累计获得32家客户、1035架订单。中国商飞预测C919至少可销售2000架,按每架5000万美元测算市场超1000亿美元。C919显然将扭转国内主力机型全部由海外购进的局面。

中国大飞机另一个需要面对的则是惨烈的国际竞争。

尽管空客、波音目前各有各的难,但有一点却是相似的:航企不仅事关国防,还关系经济、就业和社会稳定,政府不可能听之任之。

譬如波音,它是全球第二大国防承包商,军售武器数量仅次于洛克希德·马丁。而波音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这些岗位遍及全美国50个州,而波音的美国供应商超过1.7万家。庞大产业链上,就业岗位更是高达250万个。

美国、欧洲航企即便衰落,在政府积极施以援手下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面对如今的世界形势和行业局面,全球航空巨头均不同程度地放缓了脚步,C919横空出世再配以中国冉冉升腾的综合实力,已然在全球航企界“平地炸起了一声惊雷”。

未来A(空客)B(波音)C(中国商飞)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将逐渐显现。

从大飞机以及航空产业发展来看,政治、技术、市场这三股力量是主导航空产业的“大三角”,基于协调这个“大三角”的特有优势,中国这个后起之秀大有弯道超车之势。

一方面,有超大市场规模加持,预计到2040年,中国的客机机队规模将达到995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为22%,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另一方面,有日益成熟的航空产业链,C919的生产、配套和组装涉及成都、西安、沈阳、上海、南昌等核心城市和周边地区的数百家企业,均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航空产业集群。

此外,还有新型举国体制为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未来中国航空业无疑将进入加速期。

无论是从民航工业特别是大型商用飞机制造的战略性产业地位来看,还是出于国家安全需要,抑或是顺应疫情后航空业的调整恢复,都表明国产大飞机将加速破局。

未来,大飞机发展将以产业链国产化替代为主要线索,结合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



福 卡 智 库



 02


底牌在于重构



随着复式时代的到来、太空经济的展开,欧洲航天局ESA对标NASA,出台“商业航天发展网络”一揽子计划;俄罗斯“太空活动商业化:问题与前景”大会明确调整“航天产业里国家和市场关系”;在各国航天改革与调整中,美国“NASA+SpaceX”模式更是备受瞩目,堪为范例。

然而,从太空探索活动发展到太空竞争来看,未来中美航天竞争真正的底牌在于发展模式的重构。

这其中首要的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即构建更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大政府+大市场)。

目前航天航空业的发展模式问题,归根结底,是政府与市场仍处于军民分割的“二元体制结构”,在某些方面仍存在对立与竞争

而大政府与大市场的重构就是从体制、机制入手,从根本上颠覆原有的发展模式。

具体来说,可根据航天产业链各环节特点,分领域、分阶段、分层次推进航天商业化。例如,充分细分市场,在明确军民边界的前提下促进军民融合,除少数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全局的核心、机密领域外,将可由市场承担的航天产业都交由企业完成。

又如,针对艰难的基础研究阶段,可交由政府主导的国企来完成,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而产品开发和应用的阶段,则可支持民企研究开发,激发市场活力。

再如,可设立航天产业引导基金,以此为平台,吸引军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优势民企和相关服务机构参与,政府则充分发挥事前组织牵头、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等作用,真正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

此外,还涉及新时代下竞合关系的重构。当下的世界并非美苏当年的两极世界,冷战式集团对抗已成为历史。

今天的外层空间涉及许多国家和私人领域的参与者,单边空间活动正逐渐被双边、区域和多国活动所取代。

同时,航天项目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日益提升,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太空探索都是投资、难度、风险皆大的工程。

最关键的是,作为国际公有领域,太空还面临着如太空垃圾、轨道资源分配等诸多跨国挑战,这一切都表明,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除了竞争外,国家间的合作也是大势所趋。

而竞合关系的重构,强调的是不以自身利益或好恶为出发点,以寻找均衡点的方式建立太空行为与规范的框架,实现国家战略的版本升级。

这决定了中美之间不是单纯的技术较量,而是在大国战略顶层设计上,比谁更有远见谋略,更善于调整竞争与合作的边界,并建立新的均衡点。

总之,未来谁能率先重构航天发展机制,谁将在此轮竞争中拔得头筹。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