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争抢非洲!中西方有啥不一样?

发布时间:2019-04-26    浏览次数:
0

导读


中国逐鹿非洲的背后确实有中国战略所谋,但从政经到商贸,从长远大账看,中国成就非洲,也将成就自己。



01中非蜜月期


中国与非洲的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


国家层面,去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18岁成人礼,53个非洲国家和非盟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以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等“八大行动”扬帆中非同舟共济的友谊之航。


今年4月9日,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中非合作与人文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非政府部门代表、学术机构、智库、社会知名人士及非洲驻华使节约350人出席。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对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表示热烈祝贺。


企业层面,中资企业在非洲可谓遍地开花,已基本覆盖非洲53个国家和6个地区。在进军非洲的1万多家中国企业中有90%是私营企业,其中有74%的企业对进军非洲持乐观态度,63%的企业已经进行了长期投资,还有25%的中国企业可以在第一年就收回投资。


中国制造在非洲也占据日益广阔的市场,就拿智能手机来说,国内说到国产智能手机,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华为、OPPO、小米,而在国内不知名的Tecno却是非洲人尽皆知的品牌,其在非洲手机市场占有近 40%市场份额,销量超过2亿台。这可谓是中国企业到非洲发展的典型案例。


在国家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对非投资和贸易都在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日经新闻》报道,中国在2015年至2017年对非洲的投资增加了100亿美元以上,达到了433亿美元。以此数据,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余额是日本的5.5倍。


2008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至今,中国连续9年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整体上,中非关系自2006年定位为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到2015年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2018年致力于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从战略到实践层面都意味着中非进入蜜月期。



02西方双标


可西方国家对中非关系的有色眼镜从未彻底摘下,经常别有用心地炒作“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因为从经典思维看,西方几乎把非洲当作泥潭。欧洲人有理由害怕一个到2050年将拥有25亿人口且以年轻人为主的大洲,因为届时欧洲将仅有4.5亿人口且大多是老年人,承受来自非洲移民的压力将前所未有,西方自然将非洲视为不稳定、移民和恐怖主义来源。

 

尤其是特朗普为边缘化中国,竟还威胁非洲国家取消《促进非洲增长与机会法》,伤害非洲不说,仅是美国优先的霸道逻辑就把非洲推向了中国。

 

而相较于西方对非洲的消极态度,中国对非洲充满希望,并将非洲作为共同成长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对非投资18年增长了100倍,中非贸易从2000年仅10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2041.9亿美元,规模超过了欧美与非洲贸易的总和。


然而,非洲的强劲增长,科创的一夜春风终让西方刮目相看,尤其是日益壮大的中产,按世界银行预测或从当下1.5亿人猛增到2030年的6亿人,西方又怎能任其便宜了中国?

 

于是,西方嘴上拿中国开涮,私下又极力推销自己,去年不单英国首相5年来首次访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三国,日本外相更是3天内与非洲24名部长举行马拉松式会谈,试图用300亿美元对非基建强势回归,日印甚至以共同开发非洲的亚非增长走廊计划以求与中国一较高下。

 

就连美国即便因特朗普把非洲54国全得罪了,也前有国务卿后有第一夫人访问非洲“不落人后”,因此,从英日跟进到欧美抢占,非洲已是“群雄逐鹿之地”。


 

03中国布局


对此,中国早就深谋远虑走进非洲。依托中非合作论坛这一机制化平台,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并延续至今,2013年中非贸易额2100多亿美元,2018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041.9亿美元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非洲各类投资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几乎遍布非洲各国。其中,2017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流量为31亿美元,接近2003年的40倍。投资范围逐步拓宽到建筑、采矿、制造、科技、地质勘察、房地产、金融、批发零售和农业等众多领域。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企业在非洲办有约25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金额超过60亿美元,涉及能源矿产、轻工建材、纺织制造、家用电器,目前产值约为18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收9亿美元,雇佣外籍员工大概4.1万名,促进了非洲经济发展。

 

即便西方媒体揣测中国对非投资的背后是为资源,就连非洲民众都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煽动下担忧“中国对非洲能源的饥渴”,也挡不住中非产能优势互补、合作互利共赢的强大基础及资源禀赋。

 

因为非洲在长期殖民掠夺和内部冲突动荡下被打断了正常的工业化、城市化,虽然多的是资源矿产、少的却是物资供给、资金短缺、技术羸弱,靠自身根本无法独立开发,而往往被西方国家以低价压榨掠取。

 

而中国不单有资本、有技术能助其资源深加工形成产业链,还能以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提高非洲生活水平,更能帮当地搞“非洲制造”,助其把原料变产品销往欧美市场,中非自然一拍即合。

 

仅是没有什么矿产资源的马拉维,中国就援助其修建了公路、学校、体育场等,单是60多家轻工与日用品中企就为当地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机会。

 

麦肯锡调查显示,8个非洲国家的1000多家中国企业89%的雇员都是非洲本地人。而中国在肯尼亚境内投资建造的蒙内铁路项目创造了4.5万个就业机会,致使货物运输成本下降近80%,拉动肯尼亚经济增长1.5%。

 

显然,相较于西方对非的殖民掠夺、民主改造乃至文明入侵,中国对非更多展现了互帮互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



04深耕非洲


当然不可否认,投资非洲的背后确实存在中国战略所谋。尤其是美国对华掀起贸易摩擦,并将中国当作世界头号竞争对手,已让中国无法再韬光养晦——现实的困局势必让中国走向世界,看向非洲。

 

因为中国从钢铁到汽车等大量产能过剩,加之中国强盛的生产能力,以及人民币的滔天洪水,都需要非洲作为泄洪之地。

 

仅中非发展基金项目内就生产了1.1万辆卡车、30万台空调、54万台冰箱、39万台电视和160万吨水泥供应非洲。非洲也成了中国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2016年底时建成5756公里的铁路、4335公里的公路、9个港口、14个机场、34座发电站、10座大型和约一千座小型水电站。

 

而不止于产能和基建输出,在美国重返亚洲、全面遏制中国下,非洲成为中国以“一带一路”西进,开辟国际新市场、调整全球供应链的重要阵地。

 

因为非洲是仅次于中国、印度的全球第三个十亿等级的人口大市场,发展又比中国慢,仅是人手一部手机等填满非洲市场的空白就能满足中国外溢的生产力。


尤其当美国拿起关税大棒四处惹祸,不单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将退出美国市场转向中国,就是东非以禁售二手服装反击就将逼走欧美40%的市场,扶持本土制造也将便宜中国纺织服装。

 

仅为安哥拉,中国就修复或新建铁路和道路分别超过2800公里和2万公里,建设社会住房10万套、学校100余所、医院50余所,这也换来非洲人民的热情回馈,中国投资安哥拉油田后拥有一定的控股权并拿到60%的石油出口量。

 

伴随中国在非洲“深耕”,人民币在非洲崛起。在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后,大部分非洲国家都把人民币作为自己的部分储备货币。津巴布韦和安哥拉甚至承认人民币为法定货币。越来越多非洲国家更多使用人民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又成为去美元化新战线的强力支点。


以此看非洲,中国当初被这帮黑兄弟抬进联合国,今天走向世界同样缺不了这帮老朋友。



05成就非洲,成就自己


中国逐鹿非洲,既是为自己,更将惠及非洲。


过去中国通过把自己变成世界工厂卓越地“脱贫致富”,如今中国正传授整个非洲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中国正吸引成千上万的非洲领导人、官员、学生和商人前来学习,既有助于巩固中非洲政经商贸关系,更能让非洲在中国资金、技术和经验帮助下尽快实现工业化。

 

想当初,西方逐鹿非洲,人为割裂种族、民族、宗教、地域导致非洲笔直的国境线,迄今内部争端不断,加之,西方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让非洲更加失序,反倒是中国模式让非洲看到了秩序和希望。

 

至少当下,内政是非洲最大诉求,而中国对非政策上与西方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不干涉非洲内政、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等“五不”原则,这也是为何非洲欢迎中国的原因。

 

非洲5亿人没有用上电,工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照“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要闪富通网路”的中国经验看,未来中国将率先以“铁公机”网络化和基础设施工业化的“三网一化”打通非洲的奇经八脉,进而从基建到园区再到城市建设,引爆中非从输血到造血式合作如火如荼。

 

2006年后中国在非洲5国创办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非共有100个工业园区在建或已在运转,其中超过40%投入运营。

 

从加纳的国王城到肯尼亚硅谷孔扎,中国城市化模式或在未来非洲新大陆上大行其道。而正在中国建设非洲中,从铁路港口的标准到房地产开发模式、园区规则制定等,都将带上中国烙印,以硬件带软件,加速中国模式、中国标准的输出,助推非洲经济起飞。

 

以此从政经到商贸,算长远大账看,中国成就非洲,也将成就自己。


未来中国企业将如蚂蚁雄兵逐鹿非洲,这既需要中非国家层面的保驾护航,有战略地走进非洲,又要就非洲国情民意进行产业引导,还要企业组团式走出去或整个产业链的输出,更要以园区块状复制,并与非洲本地勾兑进而融入非洲,才能真正在控制风险中实现中非共赢。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