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气候紧急状态”!然而人们还在为“气候女孩”、《巴黎协定》争论不休·······

发布时间:2019-10-18    浏览次数:
0

导读


地球正逼近最后的时间窗口,人类再这么作下去,地球紊乱就真的不可逆了。



地球紊乱覆盖全球


就在全球各方还在为瑞典“气候女孩”争论不休、难有定论之时,地球的紊乱已在全球不同地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在欧洲,作为常年受热带风暴影响的英国,居然在10月份的气温降至冰点。


在非洲,强热带气旋“伊代”致莫桑比克、津巴布韦、马拉威三国约750人死亡。


在南极洲,每年融掉的冰体是1980年代的六倍以上,2018年12月以来,南极周围的海冰更是以每天253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削减,达到1978年有卫星记录以来的最快速度。


在亚洲,中国的这个夏天,台风频繁光顾,从“木恩”、“韦帕”、“利奇马”、“白鹿”,到“杨柳”、“玲玲”、“米娜”、“海贝思”,一个接一个,让人应接不暇。


在北美洲,2019年伊始,美国便遭遇极寒天气,多城突破零下50度,打破340多项历史记录;加拿大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


在大洋洲,澳大利亚高温、干旱、暴雨、洪灾等就没断过。


从北美洲到南极洲,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损丁耗财”饱受极端气候侵扰几无幸免。


所以,在今年9月24日召开的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宣布了“气候紧急状态”。




《巴黎协定》与“国家利益”


然而,虽然全球极端气候引爆的灾难人所共见,但各国对框定全球气候治理规则的《巴黎协定》却各执一词。


要知道,《巴黎协定》对所有参与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有减排要求,而二氧化碳的减排,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意味着经济发展成本增加、经济发展会受到限制。


也难怪,美国从政界到社会舆论都不愿接受《巴黎协定》,特朗普还将气候变化称作骗局,退出《巴黎协定》。毕竟,对于向来主张“美国优先”、坚定捍卫美国利益、试图“让美国再次强大”、力推“美国制造业再振兴”的特朗普来说,遵守《巴黎协定》无异于在割美国的肉。


更何况,当初《巴黎协定》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工业国家,在工业革命完成后,为了制约后发新兴国家发展而使出的招数。只是却未料中国和欧洲都没限制住,反倒作茧自缚。


美国发展新能源这么多年,发展出来的页岩油竟然还是传统油气,反观中国的光伏技术、德国的电动技术,却都成了新能源市场的主力军。


《巴黎协定》不单成就了欧洲在碳排放领域的技术和规则上遥遥领先,也没对世界最大的排放国——中国有多大影响。


美国千算万算,本想一手引领新能源发展,一手限制新兴国家,结果都未能如愿,看看欧洲势头喜人的新能源,再看看快速崛起的中国,似乎哪个都比自己要过得好,于是耍赖、甩锅,认为《巴黎协定》是欧洲的,也是中国的,却唯独不是美国的。


如此一来,美国愈加心安理得地延续“美式粗犷的消费模式”,美国人均用电量是中国的7.5倍,光烘干机的总用电量就超过三峡水电站全年的发电量。


但发展中国家却认为《巴黎协定》是发达国家的。道理很简单,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比发展中国家要早污染二三百年,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可发展中国家很多要么根本还未工业化,要么正在工业化进程中,《巴黎协定》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对发展中国家显然有失公平,所以在排污问题上理应享受另类待遇。


如此来看,围绕巴黎协定的争论终究未能避开“国家利益”四个字。




美国顾此失彼


可是,无论是否承认《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暖的报应就在那里。


除了变本加厉的极寒、酷暑、龙卷风、暴雨等气候灾害肆虐外,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更加让人始料未及。


就拿美国来说,特朗普本以为退出《巴黎协定》能为美国“制造业再回归”扫清障碍,打破经济增长僵局。因为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协会(NERA)的报告数据,《巴黎协定》的苛刻限制会导致2040年美国GDP蒙受近3万亿美元的损失。


可问题是,2040年还没来,美国经济就拐进了“另一条暗黑通道”。据摩根士利丹数据显示,过去3年,全球范围内,气候灾难造成的损失高达6500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就“贡献”了4150亿美元,占比达2/3。


2017年美国救灾支出达3060亿美元,为历史之最;2018年,美国又因天气和气候灾害损失规模达910亿美元。


如此“一救一损”,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经济账上打的如意算盘,如今看来不过是顾此失彼。更何况,人类居住在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回避气候报应这一事实。


全球变暖使北极浮冰加速融化,许多地区雪线上移,特别是像不丹这样的山地国家,冰湖溃决无异于灭顶之灾。


太平洋上的塑料有5万亿件,堆积在一起形成的岛屿超过了中国台湾省;而且深海的鱼体内已经检测到塑料了。


中国也不例外,由此可见,《巴黎协定》并不属于某一个国家,而是关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减排势在必行


地球正逼近最后的时间窗口,如果近一两年各国再不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行动,任由人类再这么作下去,地球紊乱就真的不可逆了。


事实上,欧洲各个国家现在都很努力,譬如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的德国,明确将在2022年前关闭全部核电厂,煤电厂到2038年也要全停。


2013—2018年,英国碳排放量减少了9800万吨,2018年碳排放量更是创130年最低。欧洲25国签署协议,扩大氢能源降低碳排放。


其实,在污染环保问题上除了欧洲的权重比较大,中国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出来了。毕竟,中国如此大基数的人口,如此大规模的物质消费、工业发展和能源消耗,先天就决定了碳排放和污染的大当量。


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全球石油接近1亿桶的日消费,中国单日就贡献超1300万桶,占比超13%。其它诸如煤炭、一次性用品等消耗也不得了。


如若再以当初“发展中国家排污应享受另类待遇”为理由去排斥《巴黎协定》,推卸环保责任,无疑对全球气候乃至全人类都将是大灾难。




中国环保之路


事实上,从顶层设计层面来看,中国正在持续调结构,打响GDP“颜色革命”,以期GDP颜色由黑转绿。


不单全国两会反复强调生态环保,习主席在内蒙古等地区视察时,也特别强调,要有战略定力去跨越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这道坎儿和坡儿。


可是中国这些年虽然在行政之手强制管控作用力下,有些地区确实在环保问题上小有成绩,这从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中可窥一二,全球新增绿化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主要来自植树造林和集约农业。


但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并非只是多种树就可阻挡,能源消耗、工业废气和水污染、人口增长等都是“背后黑手”;更不是单单倚靠几个地区的努力就能见效,它涉及到各个产业和生活环节,事关东中西、沿海地区的每一个人。


虽然从最高国策到最高领导都在搞环保攻坚战,但从中国目前的消费方式和每年的能源消耗增长角度看,很多地区并没有把环保国策落实到实践中,更未将其变成全社会的一种习惯性的自觉行为。


譬如,有数据显示,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中国的塑料倾倒量就大致占到1/3,位列全球第一。


这边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频率等环保消费习惯还未养成。那边“一刀切”的环保风暴又导致民怨沸腾,尤其是大中小化工厂等怨声载道。


其实,以福卡的推导来看,目前中国在环保这件事上还没有可执行的根本性国策调整和全社会有效性、可实操的自觉行为调整。


但眼下全球极端气候愈加频繁,又迫切需要中国自觉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改变污染性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责任大国。


基于此,未来中国一来可以消费升级为契机,自上而下将“物质意义上的消费趋于无穷小,非物质消费趋于无穷大”内化为市场和消费者的一种行为自觉。


二则依靠市场无形之手倒逼企业形成环保自觉,恰如新能源车碾压传统车企、产业链自动化与智能化倒逼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等,在新能源、新经济、新消费时代,大可借力市场中介机构、绿色金融等自下而上逐步将环境责任纳入投资考量,扭转企业生产方式。


总之,当前中国将环保内化成国策和全社会的行为自觉,不仅对外能匡扶全球气候正义,对内也能推动低碳转型,更为未来产业发展释放了大空间!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