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财税金融

首页    >    福卡洞见    >    财税金融

全球开启大宽松!货币的未来在数字货币?

发布时间:2020-03-27    浏览次数:
0

导读:未来货币发展趋势最终指向公共货币,这便意味着人类货币史将进入一个“返祖”的新时代——货币的原教旨时代(重回一般等价物)。

近年来,一个前所未有的、超出经典货币理论的变化是:钱从线下转到线上,由最初的电子化向数据化进阶,一场激烈的货币主导权的争夺战也随之悄然打响。




这其中,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诞生,直指货币主导权。


因不满各国大肆发放货币,2008年金融危机后满载着去中心化理想的比特币应运而生。随后,各种数字货币风起云涌,一度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如今,又一轮肆无忌惮的全球性货币大投放再次拉开序幕,货币又将何去何从?由数据、代码组成的货币真的是未来货币的发展趋势吗?



 01

货币演进的两条主线




经典货币理论把货币定义为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最新的货币理论将货币比作一种在市场交换中主体自发认可的“看不见的协议”,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


由此观之,货币从根本上就与经济存在强联系——货币内涵与外延随着商品产生流通、经济发展程度的变迁,不断发展演变。




而纵观货币史,其演进基本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形式的演进。在农耕时代以生产为主、交易为辅的时代背景下,钱就是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工业经济深化,面对量大面广、反复交易的市场经济,钱是纸币。


另一条是信用的演进。“金银天然非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稀缺性、价值大、不可伪造,形成了严厉的货币信用。而到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则标志着国家信用最终大胜金属信用,从此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独立发挥货币职能。



 02

数字货币应运而生



顺延这两条主线发展的逻辑,数字货币的出现自在情理之中。


信息文明拍岸,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大规模运用开辟出一个全新的线上世界,货币形式不仅会从物理意义上的纸币变成电子、比特意义上的代码;货币的信用基础也将从国家向数字世界转移。


从17年前的Q币到17年后的Libra就体现了货币顺应信息文明的阶段性发展。Q币完成了货币电子化,并初显数字化特征。


Q币由腾讯发起、多充值商主导,支持在腾讯系业务中使用,如QQ秀、王者荣耀等,在2003—2006年,Q币发展之迅猛,互联网增值服务(主要是Q币)收入在总收入中一度占比超55%(7.867亿元)。




Q币还不甘心于充当电子代币在腾讯系圈地自萌,而是衍生出更大的数字化生态,不仅在网上虚拟世界流通,一度有中小型论坛用Q币付版主工资;而且出现专业交易场所,据《京华时报》2006年调查,出售Q币的淘宝店铺多达8000余个;甚至还有线下交易趋势,一位江苏网友就成功用100Q币换到了一个硬盘盒。


但残缺的货币功能却限制了Q币“出圈”,Q币是单向流通,即人民币可购买Q币,但正常情况下Q币却无法兑换成人民币,这从根本上决定了Q币仅能在独立的、闭环式运转的网络世界流通,不可能大范围走进现实世界,变成真正的通货。


Libra的设置架构,较Q币又进了一大步,是在货币数字化基础上叠加加密技术。


根据白皮书,Libra本质上是“中心化的钱包+联盟链的支付架构+国际化的货币”,不仅设定无缝接入主流社会,支持多支付场景的外汇兑换与购物平台;而且通过联盟链设计出标准的外汇管理模式,锚定一篮子货币,并由100名Libra协会成员保驾护航;此外应用范围更大,旨在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若白皮书落地成现实,脸书将成为一个事实上的超级央行,潜移默化中将信用从央行向科技公司腾挪。只不过,从Q币到Libra,理想有多远大,现实就有多惨淡。


从2007年2月中国14家部委以及央行联合发起了针对虚拟货币交易行为的专项打击行动,到2009年6月《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Q币流通空间被监管不断挤压。


而Libra落地步履之艰难有过之而无不及,先是两次高压战美国国会,再是遭遇了来自瑞士、法国、德国等欧洲官方的强硬抵制,后是接受26家央行质询,面临史无前例的高压监管。


虽然Facebook计划在2020年年中推出Libra,但在强大的监管压力下,至今还没有启动稳定币的明确时间表。


 03

数字货币难以突破“两座大山”



数字货币理想照不进现实,究其根本在于,货币围绕两条演进主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从货币功能而言,不仅无法规避金融原罪的内在宿命,甚至为此提供便利。


货币形态可以颠覆式的变化,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往往都玩出了脱实向虚、击鼓传花的金融游戏。即便是扛着“颠覆”大旗的数字货币亦无法摆脱魔咒,反倒是在技术的加持下提供了更多故事可以炒。




2018年爆出的一段录音中,李笑来指名道姓讲币圈三十多个大佬割韭菜的套路便是实证。币圈早在数学家、IT专家、资本玩家的联合下变成了一个超级赌场。


从货币权力而言,国家这个对手太强大,初生牛犊的数字货币与科技巨头们“太年轻,太简单,有时又天真”。


金银、纸币的权力交替是国家从贵金属手中要权力,而从纸币到数字货币的交替,则是科技公司从国家手中要权力。


殊不知,一方面,互联网还没有摆脱国家的影子。当下IPv4架构极端偏向美国,13台根服务器中,美国不仅占了唯一1个主根服务器,还将75%辅根服务器纳入囊中。在此基础上衍生的IPv6架构依据美国的网根,改变不了美国主导域名管理的问题。互联网俨然是国家主权博弈的新战场。


另一方面,公司也难摆脱其归属国国家意志。哪怕在市场经济鼻祖的美国,无论是电气领域被肢解的阿尔斯通、半导体市场遭打压的东芝,还是如今通讯设备被顶在杠头上的华为,都是跨企与国家机器一唱一和的套路,背后是维护美国核心利益的私心。



 04


未来将形成统一的公共货币




综上,货币形态、功能、信用会愈发契合信息文明,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但问题是现阶段的数字货币显然难担此重任。福卡认为,与信息文明、数字经济真正相匹配的是公共货币。


从根本区别于数字货币,公共货币是“用于交易的,不是炒的”,回归一般等价物的意义上来,让货币的归货币、金融的归金融。


更关键是,在信息文明时代,由任何一家公司、一个个人来推出这么一个具有一般等价物支付功能、保障功能的货币,都是有局限的。




说到底,数字世界与国家主权并不意味着绝对对立,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家的力量难动摇。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还是卢梭、斯宾诺莎等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社会契约论,都在不同程度揭示出在人类经济活动后,国家就出现了,其形态的存在与发展远长于经济文明迭代周期。


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国家与经济力量越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不说中国从落后的小农经济国家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早已体现国家的政治力量对经济制度塑造、巩固的历史作用;即便是自由的市场主义也逐渐建立了以“法国”为代表的有国家调节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在一定意义上,每一次经济变迁中的制度革新与政权更迭都是国家形态表层结构的变动,让其深层结构越发成为一个超稳定体系。


由此观之,在公共货币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国家仍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当下各国央行紧密布局数字货币,尤其是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当然,要真正解决信息文明时代的货币需求,还需要一个不断试错与修正的漫长过程。


从趋势角度讲,从Q币到支付宝,再从比特币到Libra、央行数字货币,各币种在形式上出现电子化、数字化、加密化的变迁;未来或出现各币种货币大混战,走上武装割据道路、各自抢占市场。


最终在几番厮杀后,或由国际机构出面协调,形成形式、功能、信用与信息文明统一的公共货币,届时,人类货币史也将进入一个“返祖”的新时代——货币的原教旨时代(重回一般等价物)。


  • 其他文章:

福卡内参

福卡智库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