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产业经济

首页    >    福卡洞见    >    产业经济

从“创意”到“创富”:创意产业发展底牌

发布时间:2019-09-26    浏览次数:
0

导读



城市的核心功能将发生切换,由物质的生产和交换中心转变为精神、情感、娱乐的生产和交换中心,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创意产业则将更加蓬勃发展。


本文发表于《东方网》

原文标题:《从“创意”到“创富”——探寻创意产业发展底牌》


当下,长三角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201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27.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9%,创造税收超过300亿元,带动就业近50万人;


上海出品影片总票房突破100亿元,演出场次超过3万场,年进出口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近30亿元,还组建了长三角创意(产业)园区联盟,以推进长三角城市创意经济合作。


杭州拥有规模以上文创企业2742家,上市文创企业34家,约占全市上市企业总数的1/5强,新三板挂牌文创企业100家,约占全市挂牌总量的1/3强。


南京则提出打造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城市的口号。


创意产业已然成为长三角地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那么,如何抓住创意产业发展的良机,把文化做成大生意,把创意做成强产业?


01

创意产业拥有“创富”巨大能量


创意产业是21世纪世界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行业之一。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文化时代——第一张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地图》报告显示,全球文化与创意产业平均每年创造产值22.5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解决了2950万人的就业问题,占全球工作人口的1%;提供工作岗位数超过欧洲、日本、美国三地汽车产业工作岗位数总和……


在创意产业的发源地,英国创意产业在2018年创造了超过1000亿英镑的产值,自2010年以来,其增长速度几乎是英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也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


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性、大容量的就业机会和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等特征,使创意产业脱颖而出,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以及城市的关注与重视。

02

物质消费的尽头是体验经济


随着经济发展盘实物质基础,吃饱穿暖之类的物质性需求“退居二线”,依附于商品和服务之上的精神性需求越来越多,满足人们情感、心理的体验经济便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创意产业的兴起便是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性需求基本满足之后,体验、娱乐等精神性需求上升,社会进入体验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物质优先于精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但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拓展,物质财富得到极大丰富,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以致精神需求变成第一性,物质退而居其次。


2018年中国人均GDP已接近9800美元,从国外发展经验看,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后,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人民日报》也明确指出: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在新的时代,比起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


概言之,幸福生活不单是物质上的充裕,更是精神上的丰盛。40年前,我们把实践确定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如今又到更换真理标准的时候——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由此,城市的核心功能也将发生切换,由物质的生产和交换中心转变为精神、情感、娱乐的生产和交换中心,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创意产业则将更加蓬勃发展。


03

创意产业需高度契合“星云型文化”


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创意产业自身来看,其发展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首先,创意产业面临历史与未来两种哲学道路选择。


中国五千年历史积淀蕴藏的传统文化资源,可谓是取之不尽,与创意相结合,更是“古树开新花”。


然而,仅以过往的积累、沉淀为基础,极易陷入路径依赖,缺乏颠覆、开创的因子,尤其是到了新经济时代,在种种颠覆力量之下,更需以未来之眼光来审阅今天之发展。


而且,创意产业创新性、创造力的内核与新经济不谋而合。


如此来看,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更要站在未来的角度,以未来引领今天。


其次,纵向整合与横向切入是创业产业的关键。


从纵向来看,创意产业可以通过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正如好莱坞著名的“火车头理论”,即作为火车头的电影本身可能不赚钱,但是可以充分带动衍生品产业链的发展,最终让系列电影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从横向来看,文化创意具有空前的产业关联度,能够与不同的产业、产业内不同的环节和产品进行“无缝嫁接”,既可以形成新的产业部门,又可以与传统产业部门融合为一体;既有设计、研发等生产性领域的内容,又有艺术体验、休闲娱乐等消费性领域的内容。


这种融合特性已经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产业现象,而是一种与新时代、新经济相适应的新发展范式。


再者,创意产业发展的层次取决于知识与智慧的差异。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的积累,而智慧是高于知识的境界,包含着洞见和领悟。


对于创意产业相关产品来说,高度依赖策划、设计、创新,最忌讳沿袭陈规俗套,智慧恰恰是激发创意的关键,是整个产业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


最后,创意产业需要高度契合21世纪新文化。


《问鼎21世纪新文化》一书指出,未来引领新世界文明的文化是以“星云”为特征。“星云型文化”扎根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探索未来而不是沉湎历史,既开放又自成体系,碰撞——学习——前瞻——创造,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与瞬息万变的时代保持同步。


创意产业天然具有不确定性,运行模式更加动态化,其内在机理与“星云型文化”的特征相适应、相匹配,未来创意产业或将成为“星云型文化”的率先突破点。

04

如何促进创意产业大发展?


创意产业发展不能只有理论指导,还需要匹配一定的人才、资本等条件,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培养优秀的创意产业人才。


创意产业中,真正的财富是源于文化人的思想、文化和创造力。优秀的文化人是创意产业发展最值得倚重、同时又最短缺的部分。


在当下代表文化的人物中,既有张艺谋这样走商业化、大手笔路线的大咖,也有白先勇通过青春版《牡丹亭》,从现代视角重新解读传统文化的学者。


无论是立足历史或未来,优秀的文化人一直是创意产业的源动力。克服人才瓶颈、具备充足的高质量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方能实现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政府与市场协同支撑的大环境。


创意产业能否蓬勃发展,一方面要看政府的“藩篱”能否打开,大胆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市场体系和规则,最大程度地降低政府对创意产业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或限制,这对于需要充分激发个人智慧和创造力的创意产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要看能否确立制度保障。首当其冲的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因为创意是整个产业的核心价值,版权保护不仅是保障创造者的利益,维护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还是对创意产业输出时国家利益的维护,包括直接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文化利益。


三、追寻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谐振。


在金融资本话语中,创意产业有轻资产、估值困难、盈利发展不稳定的天然劣势,阻碍了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这要求资本市场不仅要有眼光,发现并挖掘真正独到的创意产业,避免陷入一哄而上的风口,更要在物质利益之外,多一份理想情怀,才能让创意产业的长期价值得以体现。


同时,还需要设立创意产业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四、因地制宜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目前,全国的文创产业园区数量已达2500个以上,其中由国家命名的各类相关基地、园区超过350个。仅在上海,市级文创园区数量达137家,分布在15个区,总面积近687万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万多家。


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载体,各类独具特色的园区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园区式发展构成中国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的模式。


随着创业产业不断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也需要推进创意产业园区从“1.0”租金模式到“2.0”融合公共服务社群化,再到“3.0”产业聚集城区化的升级迭代。


综上所述,发展创意产业既要穿透其灵魂,又要把握其要点,还要打通人文地理、政策举措、产品研发、生产制作、消费市场特征等全价值链,更要将每个细分的业态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升级和聚变,才能因地制宜地打造出精彩、出色的创意产业商业项目。


  • 其他文章:

福卡内参

福卡智库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