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思想理论

首页    >    福卡洞见    >    思想理论

你想要他脑袋里的知识,他想要你口袋的钞票——为什么知识付费越搞越砸?

发布时间:2019-03-01    浏览次数:
0

导读


当下的时代更需要建构在知识基础上的智慧,或者说,要超越知识,拥抱智慧,从知识分子修炼成智慧分子。



知识付费风向变了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不但引发对其人的诸多争议,连带着知识付费也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


有种颇为尖刻的批评甚至把罗振宇演讲和权健保健品划等号,“中年人听罗胖的跨年演讲与老年人买权健的营养保健品,其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


与这种批评一脉相承,当下社会中有些人认为所谓“知识付费”只不过是在消费主义洪流中贩卖希望和焦虑。


不过,也有人站出来“解围”,认为把罗振宇以及他所代表的知识付费潮流一概斥之为“骗局”有失偏颇。


这两种观点都各有一批赞同者和反对者。


但不管怎么说,知识付费已从沸腾的风口状态逐渐消停下来。


要知道,早在2016年,知识付费风起云涌之际,分答、得到、喜马拉雅等知识付费平台以及许多教育机构、自媒体、大咖等都加入到“知识付费”的行列,为知识付费“煽风点火”。


那个时候,新产品迭出,知乎推出了值乎、果壳推出了分答、罗辑思维公众号推送了《李翔商业内参》等。


然而,仅仅一年的时间后,市场就开始逐渐趋冷。根据搜狐网报道,自2017年4月起,几乎所有知识付费产品打开率和播放率都明显下降。


另有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不足10%;艾媒咨询的《艾媒报告丨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喜马拉雅FM的产品复购率为52.4%,分答的产品复购率为43%。


为什么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出现这样的转变和落差?



认知的三重境界


搞清楚上述问题,首先从人类认知的三重境界说起。


信息


认知的第一个层次(境界)就是信息。在信息匮乏时代,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信息优势是企业立身之本。


比如温商作为“中国的犹太人”,其长期以来做生意的原始版本堪称经典:大家凑在一起吃饭、喝茶,觥筹交错间交流一下八方信息,一顿饭下来一桩买卖就大致敲定。


由于信息是稀缺的,因此信息就是商机,谁是顺风耳外加草上飞,谁就很可能成为赢家。


但是,这种信息往往是零散的、随机的,因此对于信息的判断更依赖企业主敏锐的商业嗅觉,否则脑门一旦拍错,大把银子就打了水漂。


而随着互联网普及,信息高速公路比高铁还四通八达,信息的泡沫化也就从此一发不可收。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筛选、甄别的难度不亚于沙堆里淘金子,从而使得信息对个人或企业战略决策的干扰性和误导性也加大。


知识


知识是高于信息的第二重境界,通过对信息碎片进行归纳、演绎等方法系统加工提炼而成,因而具有系统性和完备性。


自从2001年《BP石油组织最佳实践》出版后,知识管理体系就开始风行管理界和IT界。所谓知识管理,国内某企业老总曾有过通俗的归纳,“把昨天的故事讲给今天的人听,把这边的故事讲给那边的人听,编写明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而讲故事就是沉淀知识、分享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


在初级阶段,谁拥有知识,谁就可以享受行业暴利。但后来,知识也因爆炸而过剩,因过剩而见顶,因见顶而使生产力递减。


由于知识容易被批量复制,所以进入门槛低,而只要一复制,暴利立马降低到行业平均利润,甚至因为资本踏破门槛而使利润进一步摊薄为社会平均利润。


对此,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有精辟论述。由此不难理解,在知识扎堆的领域,为何后来者居上的少,填大坑的多,因为拾牙慧的边际效用基本上是以加速度在递减。


智慧


智慧是比信息和知识还要高级的第三重境界,是洞见,是力透纸背,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


智慧重在对信息和知识的整合,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抽象加工升华,方有可能登上智慧的彼岸。


相比于知识,智慧最大的特点在于,达到了整体上对客观规律的洞见。


对个人来说,掌握规律,参透智慧,人生的许多困惑将迎刃而解。也唯有如此,才可能避免“听风就是雨”,在被动的追逐和赶风潮中,被忽悠,成为别人手里的韭菜。


站在企业家的角度,对“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向往驱使企业不停往上走,但越往上走,对智慧版本的要求也越高。于是,某些企业家在企业做到一定量级后,纷纷找寺庙去打坐,去闭关,去悟道,为的是把自己修成迦叶,把企业做成帝国。


而无数失败案例也证明,那些参不透智慧、始终在知识乃至信息海洋中兜圈子的企业或者个人,任何警示标牌也阻止不了它成为企业进化和个人提升的绊脚石。



知识有限,智慧无限


从时代的发展趋势看,单纯的知识已经不足以应付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


工业时代下,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量如资源、技术、资本等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线性积累过程。知识是对过去经验和技能的总结,吻合工业思维下的迭代逻辑,因而可以靠自我递延促进增长。


如今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变革浪潮下,新技术和新模式常常一举颠覆行业乃至整个产业,突变成为时代常态。


在这种背景下,“以过去照亮未来”的思维已经看不清方向,因为一切变化都很突然,根本来不及反应,等到反应过来,可能已经晚了。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苹果以引领者的身份坐享红利,而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的却因此沉寂。这也证明了突变时代下颠覆创新比经验积累更重要。


然而“知识越多越反动”,如果缺少穿透知识的智慧,知识不但难以增进人的认知水平,反而恰恰容易让人固守于经典的思想体系,陷入路径依赖与循环论证,难以突破与创新。


换言之,当下的时代更需要建构在知识基础上的智慧,或者说,要超越知识,拥抱智慧,从知识分子修炼成智慧分子。


那么,智慧与知识又有何区别?


对知识的优化处理是智慧的前提


也就是说,要达到智慧彼岸,首先要以渊博的知识为根基,否则智慧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碎片化时代下,渊博的知识既有量的广度,又有质的深度,需横到边纵到底。


其次,才是优化处理,即理清知识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吃透缘由脉络,最终洞见本源。这一“加工”过程恰似佛家修行要依次历经“戒、定、慧”三层境界,有根有序有超脱。


界面友好是智慧的标签


知识是对过去某一时期和条件下思想和情感的认识,会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而智慧是一种穿透时间和空间,洞见本质与规律的能力。


智慧分子思考问题时是开放的、多维的,因而心态更洒脱和包容,始终维持界面友好。


以创新推动进步是衡量智慧分子的标准


智慧具有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把握新机遇的能力,因此智慧的本质就是创新。而创新也包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山寨创新多个级别,释放的边际效益不尽相同。


后工业化时期,高级别的创新如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等正在替代传统要素成为推动突变的决定因素,这些都依赖于智慧分子能力的迸发。


再回到知识付费的话题。


为什么知识付费惹出如此大的争议?


根本上,知识只是人类认知的第二重境界,而很多人付费实际上想要达到的是第三重境界,或者说其所面临的问题只有在第三重境界才能得到解决。两者的不匹配必然导致今天知识付费的尴尬。


不过,话说会来,在如今知识愈是易得的年代,智慧愈加弥足珍贵。


然而,很多人即便皓首穷经都未必能达到“力透纸背”的境界,而那些登上智慧殿堂的大师,大都历经过在知识海洋兜兜转转的苦楚,他们最终能够捅破窗户纸,除却积累和悟性外,无非还比别人多一点韧性。




  • 其他文章:

福卡内参

福卡智库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