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试看报告

首页    >    试看报告    >    试看报告

福卡每日财讯-试看报告

发布时间:2016-06-12    浏览次数:
0

【参考信息】

央企频造地王背后的意图原来是这个!

    最近一段时期,全国一二线城市地王频现,土地溢价率已经突破了投资者和民众的想象空间,频频举牌的央企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争抢“地王”的央企难道仅仅是“人傻钱多”?还是背后另有隐情呢?且看以下分析。首先,全社会优质资产缺乏,一二线房地产仍然是相对稳定的优质资产。当前,我国传统产业和地方政府都正处于去产能和去杠杆阶段,优质资产匮乏也就成为必然的结果。在这种大趋势下,一二线不动产成为全社会资金追逐的一块飞地, 包括央企资金也不例外。从资产的保值增值角度来看,2008-2015年,北京、上海、深圳的二手房累计涨幅均在7-10倍,远远超出任何实体经济投资和资本市场投资的收益。其次,央企融资成本之低、融资规模之大超乎想象。今年一季度,银行信贷和社会融资宽松程度史无前例,新增贷款规模4.6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总额6.5万亿元,均超过或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在当前中央严控地方债务背景下,央企以其独特的国有资本担保、抵押物充裕等优势,获得了大规模的银行低成本信贷资金。此外,中央房企在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等低成本融资过程中,其审批流程较民营房企更快捷、更容易。再次,房企实际用于购买土地的“真金白银”相对有限。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4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9536亿元,而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的数据中,1-4月房企应付款规模为1.44万亿元,扣除工程应付款7974亿元后大部分都是购地应付款,总额为6421亿元。由此可见,尽管出让了大量土地,但地方政府实际获得的可支配土地出让收入仅为3100亿元左右。此外,房企还可从地方政府获得高额总地价返还款,如果地块涉及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等,地价返还金额可能高达80%以上。与此同时,历史上大量的地王举牌企业退地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地价过高,使得许多地王举牌的主体逐步转变成“央企+民企”的联合体,这种联合体多为松散的项目组合,随时都有解散的风险。最后,央企频频举牌地王目的是获得新一轮央企改革的“卡位优势”。2016年正处于央企新一轮改革的关键节点,特别是2015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央企之间地产业务将面临大重组,信达地产等央企为了在新一轮重组中不被吃掉,为自身获得继续开展房地产业 务增加筹码,不得不疯狂举牌地王,一方面是做大规模,另一方面是获取高价地做高成本,彻底打消那些主业为地产的央企吃掉自己的积极性。综上所述,每当房地产市场进入焦灼、僵持阶段,都会有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大型央企举牌地王,然后是市场一片哗然。这些“地王”央企的做法,可比作新一轮央企改革中获得卡位优势的“毒丸计划”,他们也有背后的苦衷,要么当地王,要么出局——彻底退出房地产市场。

【特别分析】

民间投资大幅下降!钱都去哪了?

    民间投资从未获得高层如此密集而持续的关注。5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讨,此后9路督查组奔赴18省区,督查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着力扩大民间投资。这已经是国务院会议连续三周聚焦民间投资,那么,为什么民间投资大幅下降?

一、民间企业没有能力投。民间企业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以利润为主的内源性和以贷款、股债等为主的外源性融资。(1)企业利润连续多年大幅下滑,导致内源性融资能力不足。近年来,由于内需疲软、人民币强势、出口下滑、成本上升等原因,2015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仅增长-2.3%,比2014、2013年大幅下滑5.6、14.5个百分点。企业利润连续多年持续大幅下滑,对民间企业投资能力构成了严重制约。 (2)信用风险集中爆发,企业债发行困难。2002-2015年债券融资对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提高的贡献高达90%以上。从体量看,2015年实体经济通过债市融资29430亿元,企业债券余额14.63万亿元。2016年初,中国铁物违约并暂停交易、部分城投债申请提前偿付等信用风险集中爆发,造成评级调低信用债数目剧增,4月共有124只信用债券遭遇主体评级调低或展望负面。债券发行困难影响企业融资和流动性,投资者信心和风险偏好受到打击。(3)融资结构恶化:钱去了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2015年下半年以来,受房市火爆、地方债务置换、财政稳增长等影响,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开商和地方政府,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社会融资结构恶化,资源配置效率下降。2015年下半年以来房市火爆,资金流向开发商。2016年4月新发地方政府债1.06万亿,财政存款大增9318亿元。财政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4.4%,其中,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增长47.2%,契税同比增长13.2%,土地增值税同比增长40.6%。但是,流向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资金并未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当前M1大幅上升但民间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虽然政府和房地产投资回升,但制造业投资和民间固投增速均下滑。资金流向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未来在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情况下,这一趋势可能进一步加重。

二、民间企业没有意愿投。民间企业投资意愿不足,除了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私人产权保护不够、法制化欠缺、政府干预过多、官员广泛的不作为等老问题外,近年又增加了货币超发抬高企业成本、政策信号摇摆市场预期不稳定两大因素。(1)货币超发导致房价暴涨和通胀预期,抬升企业成本。近年我国货币供应增长较快,但经济增速却不断下降,金融与实体之间背离日益扩大。2014、2015、2016Q1年M2增长12.2%、13.3%、13.4%,但GDP增长7.3%、6.9%、6.7%。广义货币供应和名义实际GDP增速的裂口不断张大,超发货币未流入实体经济,落入流动性陷阱。M2/GDP已快速攀升至205.7%。钱去哪了?根据货币数量方程式MV=QP,新增的货币供应量M会通过三种途径被吸收掉:货币流通速度V的下降、交易量Q的上升和价格P的上涨。本轮货币宽松周期开启以来,除了维持庞大的三大资金黑洞债务循环以外,推升了广义价格的上涨。先是2014年-2015年上半年推升股市泡沫,然后是2015年下半年以来推升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房市泡沫,在2016年初以来,猪价、房租等上涨,CPI上涨,通胀预期抬头。(2)政策信号摇摆,市场预期不稳定。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一是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二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三是化解房地产库存;四是扩大有效供给;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一政策取向符合市场共识,得到了各界普遍好评。但是,今年初财政货币大规模宽松,1季度信贷投放4.61万亿,仅推动了一个季度的经济弱回升,随后主要经济指标在4月普遍调头向下。但是长期负面效果凸显,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延缓出清,与去产能相矛盾;靠信贷和债务推动增长,推升了全社会杠杆率,与去杠杆相矛盾;房价暴涨和通胀预期抬头,恶化了实体企业成本,与降成本矛盾。市场普遍感到困惑。

    三、民间企业没有地方投。一方面,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服务业存在广泛管制,“玻璃门”“弹簧门”普遍存在,民间企业缺少投资领域。中国不缺需求,而缺有效供给。中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从结构上看,民间投资大幅下滑,地区上主要受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拖累,东部地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行业上主要受重化工业和服务业拖累,新兴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分地区看,主要受东北和中西部拖累,东部增长相对较快。东、中、西、东北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7.7%、6.8%、2.9%,分别比上年同期下滑5.1、10.1、3.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3.1%,降幅比1-3月扩大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主要受重化工业和第三产业拖累。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73亿元,同比增长18.1%,比上年同期下降15.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41271亿元,增长6.1%,比上年同期下降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38450亿元,增长3.4%,比上年同期下降9.3个百分点。细分行业看,煤炭、铁矿石、建材、铁路运输等大幅下滑,电力、水利、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汽车、教育、卫生等领域保持较快增长。

    四、如何恢复民间投资?中国经济有很大潜力,如何恢复民间投资?其实答案已经在上面的问题里:改善企业的投资能力、意愿和领域。1)实施大规模的减税,让利于民,改进资源配置效率。我们在研究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供给侧改革时发现,大规模降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并简化征收环节,虽然短期效果不明显,但效果长远持久,且能够明显改善企业对未来的预期。2)放松服务业管制。中国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导致大量的消费跑到境外。中国的货物贸易存在巨额贸易顺差,但是服务业贸易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表明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低效。究其根源,中国制造业国有投资比重仅占10%左右,80%多是民企和外资,但是中国金融、通信、文化、体育、交运等60%-80%是国企投资为主,效率低下。中国过去30年的成功是制造业开放的成功,未来30年的成功将是服务业开放的成功。3)建立新的干部考核和激励机制。过去地方GDP锦标赛是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一大引擎,虽然有不足之处,但也有历史进步性。近年官员广泛不作为,可能跟新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明朗有关,破旧之后要立新,吏治清明以后,未来可以建立综合GDP、就业、创新等的新干部考核机制。4)缓释信用风险,区分对待发债主体。对于过剩产能领域企业,国企民企要同等对待,公平竞争,推动产能出清、债务重组和就业安置。应区分对待发债主体,防止信用风险传染,对于传统行业里市场竞争出来的优质企业和新兴行业崛起的成长性企业,要给予呵护培育,促进市场优胜劣汰。5)保持货币政策中性。由于货币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不畅,货币政策不能有效解决当前经济面临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这有赖于供给侧改革破题。过度使用货币政策宽松工具,将增加长期供给侧改革困难。6)加强对私人产权的保护。企业有长期稳定的预期,才会进行长期的投资。居民有长期稳定的预期,才会进行持续稳定的消费。


详情请阅《福卡每日财讯》期 完整版

 

 《福卡每日财讯》每日电邮,由资深专业人士精心筛选编辑,为政府、企业管理者提供当日国内外经济、金融、财政等内部敏感信息。


  • 其他文章: